北京: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

北京:新时期新格局中北京的发展

摘要:北京经济发展方向是知识经济,空间发展方向是生态城市,即建立在生态系统承载力基础上的城市。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时,对首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新时期对北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我国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阶段;一是世界处于政治多极化、经济多变化的新格局。北京的发展也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经济发展,北京在上个世纪末已经确定,北京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知识经济,在新时期这仍然是正确的,但应有所创新;二是空间拓展,包括人口增加,北京空间拓展的方向应为建设生态城市,即建筑在生态承载力新理念,尤其是核心生态系统承载力基础上的城市。在这两个方面都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中求进,扎实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一、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要为国家领导机关提供最好的服务和环境;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北京应该成为国际交流的中心、中国形象的代表;北京作为我国一流大学、顶级研究机构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在我国的开拓创新上起引领作用。这一切都建筑在北京的知识型社会和良好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之上。北京在这些方面都不断取得进展,但仍“面临很多令人揪心的问题”。

1、把北京建成生态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是最突出的问题,PM2.5污染问题已经受到高度重视。同时,应同样重视对人体影响更大的水环境危机。北京的高楼大厦和环路已达到或超过纽约、伦敦和巴黎的水平,但如果比较城市水系的话,差距很大。目前世界城市比的已经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地域自然生态系统对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水环境治理,必须打破只靠建污水处理厂、“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大系统分析,综合治理,不能顾此失彼。水环境治理规划,要注重系统平衡,全面分析地表水、土壤水、再生水和地下水,构成节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和地下水回灌工程组成的系统工程。在知识上缺什么、补什么,在措施上什么差、改什么,采用专家、官员签字追责制,下决心杜绝重大失误,避免再次折腾,产生最大的效益。

2、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构建与我国地位相称的人才群体。城市以人为本。北京要进一步发挥自己聚集高端人才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为国家领导机关和国际交流服务,就近提供高素质的各类、各级可用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仅要重视我国的院士,而且要同样重视我国在国际一流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形成真正的人才国家队;不仅重视发明家,而且要同样重视熟练技术人才,如巴黎有熟练的公共设施、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维修人才,为城市增色不少;不仅重视我国人才,对有真才实学的外国人才也要采取更开放的政策,可以研究试行类似外国实行的“绿卡”制度。

对于人才,最重要的是公开择用、公平竞争、公正评价的制度体系的创新。无论是选择、选拔、评奖或承担项目,都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可借鉴国际经验组成1/3同行(其中大小同行各半)、1/3各级官员和1/3相关群众代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并在自愿的基础上对选拔的专家做成果记录,以便录绩追责。不能只看过去,只图虚名,更不能出现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

3、北京要成为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的中心。目前国际经济的新格局正处于因素复杂、形势多变的转型期,复苏乏力,但同时又孕育着新技术革命,要把握这一机遇。中关村是全国的创新实验区,北京可以此为龙头,加强科学行政,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导向、支持和服务作用。

北京已经组织了诺贝尔获奖者论坛等高端会议,但应充分发挥我国国际型科技人才的作用,以我为主开会,突出中国特色。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近年来发展最快、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体,完全有条件像举办奥运会一样,举办与我国经济地位相称的论坛,发现人才,由中国人创新世界经济理论(我国专家已被认同是国际知识经济创意的主要参与者)并争取诺贝尔奖,建立世界级智库。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