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落实安全发展战略 (2)

吉林: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落实安全发展战略 (2)

安全发展战略——落实需要建立科学机制

生产安全是落实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决定》指出“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长效机制,确保安全发展所谓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就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会同生产企业,为加强对事故风险隐患的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风险源头治理,进行对风险摸查、控制和排除的制度安排。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隐患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实物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应对企业生产事故方面,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就是作为“消防员”训练有素做得很到位。但是每次成功地应对之后,仍然有同质同类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对安全风险隐患的研究,为塑造优秀的“安全员”必须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排查长效机制。

建立全方位风险源摸查机制。一是要进行风险源登记造册制度。按照“过细排查、从严整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力争实现彻底摸查安全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坚决遏制安全事故频发势头、全面摸清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的目标。二是要在企业中依法确定风险隐患标准。风险隐患标准的确定取决于三个要素:风险源、耦合因素、损失。在对三者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制定统一标准,并进行编号采用通识通用管理措施。通过统一标准的确定,对风险进行定级。管理人员通过风险编号和风险级别,即可以对风险有明确的认知,避免在危急状态下再耗时耗力,贻误时机。美国FEMA对风险管理的统一标准就非常值得借鉴。

建立风险隐患监测与预警机制。风险隐患常常发生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脆弱环节,因此安检管

理部门与企业应当对企业的脆弱性进行监测分析。一是要利用高科技设备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监测,二是通过监测进行预警。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在研究其脆弱性之后密切关注其诱发因素,一旦具备一定条件,必须及时进行预警,以便使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

建立风险隐患控制机制。除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外,生产企业的其他风险是可以控制的。一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二是要对风险承受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行分析。风险承受能力分析就是分析受风险影响对象对风险的承受、抵抗能力,包括系统自身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而风险控制能力分析则是对所有为避免或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失的措施及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评估风险控制能力,主要是从预测预警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恢复重建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三是要制定应急预案。这属于专项预案,与总体预案不同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风险隐患控制能力的分析,对监测之后的风险进行排序,有针对性地制定预案。

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总结评估机制。《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第十六条强调,要加强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一要明确评估理念,二要针对应对风险隐患状态进行评估,三是评估侧重于关键性的要素,四是总结评估更注重风险管理的发展性建议,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完善应急的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