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孩子“跑官”:其实成长没有“路线图”(2)

【案例】为孩子“跑官”:其实成长没有“路线图”(2)

调查

八成孩子希望能当班干部

孩子们到底怎样看待孩子当班干部的呢?记者随机在华阳小学、培正小学问了32名学生,发现孩子不仅对班干部并不反感,还很希望自己当班干部,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有八成孩子明确表示,希望能当上班干部,哪怕是小小一名组长或科代表。

“当班干部可站在讲台上领读课文,还可拿着老师的小教杆敲打同学,多威风,同学们既害怕又羡慕。”这是三年级晓枫对班干部的理解。而大多数学生对班里最大的“官”—班长最为向往,四年级一男生表示:“当班长就像老师一样,同学们必须听自己的话,也都喜欢和我一起玩。”

有近五成学生表示,当班干部不仅是父母的期望,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加喜欢自己。其余“获得参与某些活动的优先权”,“这是一种荣誉,说出去很有面子”的占少数。在少部分不愿意当班干部的学生中,影响学习是主要因素。

对于什么样的学生能当班干部,70%左右的学生同时选择了学习好和人品好的选项,学习好略占优势,其次是多才多艺和人缘好的学生。不过认为因为受老师喜欢而选上班干部的也有三成左右。

“孩子有‘官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家长的‘熏陶’。”陈老师是一年级班主任,新学期开学时,就有好几位家长明确请老师给孩子安排当班干部。因为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当上“班干部”,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尊重,更有机会被评为区级、市级三好学生,便于将来升学。

专家看法

成长没有路线图,只能靠孩子一步步走

“成长没有‘路线图’,只有目的地,路只能靠孩子自己一步一步走。”国家亲子咨询师范丽萍表示,家长为孩子“跑官”,其实就是刻意为孩子设计了成长的路径,有违孩子的成长规律。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平坦往往比崎岖更容易出事故,因为未知的因素会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成长亦是如此,需要的是应对不确定因素的能力与信心,即使家长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丢失的恰恰是这种能力与信心。

对于家长而言,教会孩子走路,放手让孩子走路,让孩子学会选择与思考,也许是为孩子成长所做的最好准备。对于学校而言,应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宽松的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让学生在班里当个小干部,对于改善整个班级面貌有好处,能帮助老师做工作,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自我约束。小学生想“当官”,敢于竞争上岗和善于表现自己,通过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这并非坏事。只要老师正确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向上、不断完善的进取心理。

【观点对对碰】

刘女士(孩子二年级):孩子不劳而获不利成长

家长把“跑官”这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移植到小学校园里,等于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这会让孩子觉得不经过努力就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得到想要的东西,相当于不劳而获,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不利。

陈女士(孩子三年级):容易过早激发孩子的名利心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唯我独尊,当班干部不是本着为同学服务的目的,以为可以发号施令,这种想法和作风,对孩子是有害的,在孩子是非观念还比较模糊的时候,这样的做法容易过早激发孩子的名利心。我们作为父母的应认识到孩子更多的能力是在日常学习、与同学交流以及与周围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能力绝不是“跑”出来的。

许先生(孩子三年级):为孩子成长做铺垫未尝不可

我认为在家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孩子争取一点所谓的“利益”也未尝不可,大可不必“谈官色变”。我的孩子天生胆小,缺乏自信,这一点我经常跟老师交流,大家都想着如何用一两年的时间让孩子能有所改变。后来,我发现,孩子当上小组长后明显变得活跃了,意识到只要给了孩子一点职务,就相当于给孩子施压,让她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更加注重完善自己。于是,我跟老师建议,可以适当给孩子当个更大一点的班干部,这不是严格意义的“跑官”吧?

许女士(孩子四年级):当“官”目的在三好学生

孩子越往高年级,当家长的越着急,原因是马上要面临小升初了。在学习方面,除了让孩子在学校学好,到课外补习机构精益求精外,就别无他法了。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任何有加分的地方,如三好学生等。据我了解,一般当上班干部的人,都容易被评为三好学生,根据这一惯例,作为家长,当然也为孩子“跑官”了,归根到底还是想为孩子多争取点升学的筹码。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