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为孩子“跑官”:其实成长没有“路线图”(4)

【案例】为孩子“跑官”:其实成长没有“路线图”(4)

为孩子“跑官”能跑出怎样的人生

为孩子“跑官”这事听起来吓人,但大多数人都不陌生,一些有关系或者机会的家长“近水楼台先得月”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谋取点福利很常见。常见未必代表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家长教育观念的异化。

家长为孩子“跑官”,让孩子能够在班集体中做一个小干部的确有机会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等,但这样的能力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假象,甚至是利大于弊。一是助推孩子的不劳而获心理,让孩子感觉到不努力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做法不是让孩子长大后做啃老族吗?二是,过早激发孩子的名利心,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愿意做班干部,目的并没有那么“远大”,他们只是想获得发号施令、唯我独尊,受同学仰慕的优越感而已。

报道显示,八成的孩子想当班干部,而一些用心的父母之所以“跑官”也是为了孩子的这种意愿,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会因为没有当选班干部郁郁寡欢,在此前提下,一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自然被迫去“跑官”,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但笔者却以为,正如专家所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如何学会放弃,懂得怎样面临失败,只有这样孩子的人格才是健全的。

为孩子“跑官”能跑出怎样的人生呢?实际上,所谓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还是在于家长平时的培养,只要培养得好,这样的孩子不需要“当官”也会十分具有号召力,也会令小伙伴们另眼相看,不是吗?

让孩子当“官”又何妨?

这个新闻一出,看到的几乎是一片反对之声:什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啦,扭曲了老师与家长的正常关系啦,什么官场文化的浸染熏陶啦等等。其实,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眼光来看待孩子“要官”行为。

新闻中的家长为孩子“跑官”的作法固然有点不对,但从促进孩子成长角度看也并非一无是处。她之所以想让孩子当班干部,是为了锻炼其多方面的能力。相对于普通学生,班干部有更多的机会培养责任心、组织能力、动手能力。从教育实践来看,确实有不少孩子当班干部后这些能力加强了,是有着正导作用的。

孩子一旦当班干部后,就会有责任担当精神,就会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因为要以身作则,才能说服别人,因此也就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不知不觉见得到锻炼和进步。再说,孩子都普遍有个荣誉感,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有八成孩子希望能当班干部,那么作为教育者的老师,何不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当个“官”呢?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孩子想当“官”其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表现。如果教育者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让所有的学生都当上“官”,就能体现一种教育智慧来。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他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可以说魏书生就是“人人都是班干部”的践行者,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以学生为本,科学地管理班级,大胆放手主学生们当班干部“自治”。

2011年12月23日《成都商报》报道: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个班都有五花八门的管理员。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有事做。光是讲台这一区域就有4个管理员,分别负责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以及在放学后清理粉笔槽。开关灯也有两个管理员,开灯的叫照明管理员,关灯的叫节能管理员……其实,这与其说是“班干部”,不如说班级“服务员”——班上事情人人要做,班级荣誉人人有责。

学生当官,此官非彼“官”。让每个孩子都当班干部,培养其合作意识,服务意识,监督意识……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样的历练等于是在培养未来的“公仆”和合格的公民。这样的“官”多多益善,让孩子当个“官”又何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