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现象当反思(4)

【案例】“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现象当反思(4)

【启示与思考】

古有木兰代父从军,威震四方,安能辨其是雄雌?今有巾帼不让须眉,各领风骚,顶起半边天。虽然女性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已是星光熠熠,然而,孟晓驷委员一句“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道破了一名成功女性背后的无数艰辛。英国莎翁有一句名言“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在职场,女性的弱者地位似乎更加明显。

据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城镇就业女性曾“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不提拔”的比例是同类男性的4.3倍。

其实,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企业“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并非不近人情,不过是一种经济考量。未婚女性进入企业后,受到充分锻炼即将“独当一面”时,往往又要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企业不仅要填补空位,还要继续给其“出粮”,而不少地方明文规定的男性陪产假却遭遇“软执行”。女性用人成本更高,企业也就更容易倾向“重男轻女”。

然而,不该放任市场“无形的手”让职场天平长期失衡。“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一方面让女性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公平欠缺,打击女性求知上进的欲望,助长“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另一方面,不利于激活人才市场上的鲶鱼效应,社会竞争不充分,造成人才流失,甚至教育资源的浪费。

因此,对于企业“重男轻女”,还需要有形的手“软硬兼施”。一方面,提供更便捷的司法帮扶及举报方式。正如孟晓驷委员所说,修订完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增加就业性别歧视案由,规定就业性别歧视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于法有据”之外,畅通监管渠道,及时将犯事企业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对有积极作为的企业进行奖励。在每年的妇女节进行相关宣传、奖励,形成正能量。另外,民政部门或公益组织不妨提供更完善的社区服务,让每个家庭里的老人小孩得到照顾,减少在职场拼杀的妇女的“后顾之忧”。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