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聪:“试验田”从五个方面先行突破
面对千载难逢的又一新机遇,福建泉州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总体方案》,目前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转报国务院。
泉州准备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担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试验田”。正在努力从五个方面先行突破。
一是产业合作。比如,石化,已建成投产、总投资达63亿美元的联合石化项目,沙特阿美公司占股25%,我们将在原有良好合作基础上,抓紧筹划建设“中国—沙特阿拉伯”石化产业合作泉州园区,这项近期将组织经贸团到中东推介招商。
二是贸易合作。随着与更多的“海丝”国家和地区新合作机制的建立,双方商品关税降低、流通加快,泉州市和“海丝”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和层次,在现在良好基础上必将再实现一个新的跨越。
三是金融合作。泉州作为国家级金改区,在金融对外合作方面具有先行先试优势。目前,菲律宾首都银行在泉设立分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考虑推动发起设立“亚洲银行”或“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基金”,把中东阿拉伯国家当前游离在外的7000亿美元资金调动起来,把中国-东盟制造业的优势调动起来,把非洲和中东丰富的资源发挥出来。推动人民币在沿岸国家的结算,更大力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四是旅游合作。作为联合国认定的“海丝”起点城市,泉州最早提出将“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又与宁波、扬州等共9个城市推动联合申遗(已经进入中国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积极发起筹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希望加大“海丝”遗存的共同保护开发整合力度,策划“海丝”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文化旅游深度合作。建议国家推动海丝沿线国家设立旅游城市联盟,把港口、旅游点串联起来,构建海丝大旅游商圈。
五是交通合作。海上通道方面,将借鉴国内自贸区的相关做法,致力推动口岸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服务快捷化,并开辟更多航线,进一步加强与“海丝”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对接。
赵青:赋予阿拉山口口岸新的历史使命
国家提出与中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将赋予阿拉山口口岸新的历史使命,阿拉山口应该在这条经济带上发挥出重要作用。
从地理位置看,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疆,是古时陆上丝绸之路由内地通往中亚的必经之地。而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与哈萨克斯坦相邻的阿拉山口口岸,在23年的运行发展中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通关要道。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面积小,人口规模少,资源禀赋差,经济发展滞后,近两年博州陆续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投入几个亿,并在保税库的产业加工区建设40平方公里的金三角产业园区,阿拉山口必须做到“储得住、落得下、能加工、有利润”。
199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考虑,将阿拉山口定位为至关重要的陆路大通道,可由江苏的连云港直达,并由此通往欧洲。23年来,国家对阿拉山口口岸至今运力已接近3000万吨,跃居中国陆路口岸的第一。阿拉山口集石油管道、公路和铁路为一体的立体型运输体系逐步形成。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设立综合保税区;2012年12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这两项重大举措对于阿拉山口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国家能给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并将关注的眼光落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通道上。通过这些,阿拉山口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港和桥头堡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肖杰:在港口建设、物流组建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处于“抓紧规划建设”的阶段,我国应该规划先行,仔细研究产业的选择以及合作方式的选择,做好战略谋划。同时,还要注意海洋生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
国家能将海南包括三沙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建议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优势,允许海南与越南开展互市贸易、开辟南海邮轮旅游、开展远洋渔业合作等。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会面临困难,沿海各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一定能满足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求,因此一定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在港口建设、物流组建等方面加大力度。
三沙作用是国家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延伸,也是海南参与国家战略起到支点作用的“重要部分”,建议国家能将三沙纳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