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疏解”抓住了城市病的牛鼻子

“职能疏解”抓住了城市病的牛鼻子

3月24日,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做客城市管理广播表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已实施十年,出现很多问题,包括非首都核心职能需要疏解、绿化带被大量违法建设占用等。为此,北京将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在京津冀区域内建成具有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群”,周边城市分为直辖市、大体量城市以及节点城市三个级别,城市功能相互衔接、匹配、分担。(3月25日 《新京报》)

政府、各事业单位、医疗、教育等部门的职能集中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病”,比如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教育与医疗等资源集中于城市而造成分配不匀等问题。拿其中最为典型的交通拥堵问题来说,因为“单位在城区,家里在城郊”以及“上班在北京、晚上住河北”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收多少拥堵费、提高多少停车费,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的。

对此,北京市的城市规划部门转变思路,对总体规则进行修改,拟进行职能疏解,可谓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城市病”的“牛鼻子”。相信通过职能疏解,将一部分非核心职能疏散到城郊或者周边城市,解决了大城市职能集中、城市中心区域压力大等问题,无疑就可以大大地缓解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资源共享压力、教育压力、交通压力等。

答案很简单:如果人们能够在大城市周边找到与大城市收入相当、待遇相当的工作,能够在大体量城市甚至节点城市享受到与北大、清华同等的教育,在二三线城市享有与一线城市相当的医疗条件,人们自然会放弃“挺进北上广”;同理,如果人们住在郊区,工作单位也在郊区,自然没有必要每天开着车往城区挤,还要交纳高额的停车费等。

所以,交通拥堵等问题是“城市病”的病征,规划不尽合理、职能过分集中等才是“城市病”的病根。相信随着城市治理思路的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修改并严格落实,北京的各种“城市病”将会有所缓解甚至得到根治,并能够为全国其它类似的重点城市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