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哪里(2)

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哪里(2)

——也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顶层设计”问题

中国改革还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然而着眼于改革的“不停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在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站稳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以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根本原则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以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化。

设计中国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着眼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是更迭制度,而是要改革体制。从邓小平同志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考,到党的十八大报告论述的“八项基本要求”,我们党一以贯之地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这里,有两个理论问题特别值得提出来加以辨析:一是应当以更加宽广的理论视野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充分认识到这一体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包含了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统筹协调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关系,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谱写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二是不宜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笼统地称之为“市场化改革方向”。如何体现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关键在于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搞私有化。基本经济制度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动摇了,不仅会使得我们的经济制度丧失社会主义性质、更严重的是将会使得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一纸空谈。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生产力水平远不发达的现实条件下片面地追求那种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搞“穷过渡”不行;用新自由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改革,推行私有化从而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那种错误思潮和行为也不行。我们对待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一般—特殊”的分析方法,既要看到其共性,更要看到我们的特性,即经济体制与社会制度不能混为一谈,即制度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形态最根本的性质,制度的更迭所代表的是国家性质的变化;体制则不同,它是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依赖于制度、反映制度的特征,但并非是需要一成不变的。

设计中国改革的立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场问题属于唯物认识论中的价值观范畴,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指的是站在先进还是落后的阶级一边的问题,即回答的是“为了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搞所谓“价值中立”和“价值无涉”,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属性,因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办事情,将人民至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彰显出来。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建设者、推动者,也应然是改革所取得的发展成果的享有者,改革发展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当代中国,何以凝聚改革共识?何以破解改革难题?只有坚持“共同富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这要求我们一是必须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的所有制改革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从制度上确保共同富裕的目标得以最终实现;二是把扭转收入分配差距作为当前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丢掉了人民的支持,任何天花乱坠的“顶层设计”也不过是镜中月水中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对共同富裕,才是亡党亡国之道。

设计中国改革的原则,必须牢记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那一套。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自身时应当“睁开眼睛来看资产阶级科学,注意它,利用它,批判地对待它,不放弃自己完整的和确定的世界观”。在这里,“睁眼”与“不放弃”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当前,在我国思想理论界,新自由主义思潮希冀以改革开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指导思想面目出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以“正统马克思主义”面目出现、“普世价值”思潮则意图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都是要摧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原则,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来重视这一问题。20多年前,社会主义苏联出现党垮台、国解体的历史性悲剧,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戈尔巴乔夫们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搞所谓“新思维”,推行了一条事实上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性质的改革路线即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给予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必须重视领导权问题,保证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二是必须珍视我们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宝贵的制度成果。1988年,面对苏联改革出现的乱局,列宁格勒工学院女教师尼娜·安德烈耶娃在那篇著名的《我不能放弃原则》中铿锵有力地说“原则不是赠送给我们的礼物,而是祖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我们曾经所捍卫的”。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迅速而广泛地深入人心。待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应然变为实然的那一天,每一个曾经推动改革开放、捍卫正确原则、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人,都会为此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