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梦想之花绽放在世界屋脊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梦想之花绽放在世界屋脊

伴随雄浑低沉的诵经声,27岁的农奴后代洛桑次仁驾驶着挂满哈达的拖拉机,在沉睡了一冬的田里,划下春耕第一犁。

世界屋脊上,春风轻拂处,梦想的种子像遍地的垂柳,暗吐新绿,欢庆“3·28”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到来。

在载入世界人权史册的西藏民主改革实行55年后的今天,当家做主的农奴及其后代正乘着梦想的风帆起航……

民生梦:“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的最大梦想是能多活几年”

古树掩映,经幡飞舞,山南地区克松居委会迎来又一春。72岁的退休党支部书记索朗顿珠,坐在装饰华丽的藏式民居中,开心地对记者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的最大梦想是能多活几年。”

索朗顿珠曾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四大噶伦之一索康·旺庆格勒的克松庄园里“会说话的牲畜”,与父母及10个兄妹住在牛棚马圈里,吃不饱,穿不暖,活干不完,债还不完。

索朗顿珠介绍,克松居委会最初叫克松村,在西藏第一个实行了民主改革,中央政府派来的工作组帮翻身农奴分到了土地、牲畜、房屋等生产生活资料,并宣布不再支差、缴租和纳息。

美国女作家兼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她1959年到西藏采访的见闻中写道,百万农奴站起来,“如同大地复苏一样充满活力”。

资料显示,在民主改革前的克松村有59户、302人,命如草芥的农奴们处于饥饿状态;2013年克松居委会发展到240户、880人,人均收入11143.7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从木犁、锄头到拖拉机、收割机,克松居委会目前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跑运输、外出务工,年创收近1400万元。

山南地区哈鲁岗村,是昔日有名的“乞丐村”,如今走上小康路。58岁的农奴后代曲吉家有一辆小车、两辆工程车,儿子跑运输年收入60多万元。

站在阳光灿烂的庭院里,手捧滚烫的酥油茶,曲吉的脸上荡起幸福的笑靥。她说:“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的心态跟年轻人差不多,想再打拼一下。”

最新统计表明,2013年西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2561元,增速首次排全国第一;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速排全国第二。

和曲吉一样的西藏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城乡15年免费教育、农牧民免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僧尼养老保险、孕前优生免费健康体检、应届高校毕业生全就业、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全区88.7%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新居,173万人的安全饮水和67万人的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一个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骄傲地崛起于世界之巅。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