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梦想之花绽放在世界屋脊 (3)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梦想之花绽放在世界屋脊 (3)

生态梦:“每棵树都像孩子一样,我的最大梦想是做强生态产业”

一行行拇指粗的树苗整齐排列,在煦暖的春光中抽出嫩芽。55岁的边久慈爱地抚摸着树干,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每棵树都像孩子一样,我的最大梦想是做强生态产业。”他对记者说,又似喃喃自语。

边久的苗圃建于2004年,位于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总面积为300亩,圃存藏青柳、金丝柳、新疆杨等57个品种、150万株苗木,年均出圃50万株苗木,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西藏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地带的扎囊县,10%以上的土地面积存在沙化现象。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投资的最大的农业开发工程——“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综合农业开发和林业生态工程于1989年以扎囊县等地为核心区展开实施。

边久是首批参与的农民工之一。改良土壤、修水渠、运树苗、种树……经过10多年摸索,他从农民工变身苗圃老板,先后获评“全国绿化奖章”和“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我希望通过更多人的努力,保住这一片蓝天碧水。”他充满憧憬地说。

与边久同样痴迷于造林绿化的,是扎其乡孟卡荣村的村委会主任嘎玛欧珠。身为朗赛林庄园农奴后代的他说,小时候雅江沿岸几乎看不到树,经常风沙弥漫,堆在房前屋后的饲草、柴火等都会被吹得无影无踪。

2008年9月上任后,嘎玛欧珠带领村民搞绿化,截至目前植树造林1540亩,使全村的林地面积增至4000多亩,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村庄”。

经过25年多的艰苦奋斗,“一江两河”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雅江山南段已建成防护林45万多亩,形成了一条长160公里、平均宽1800余米的绿色长廊。

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阿里地区,1983年的卫星遥感照片显示,地委和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的秀丽水柏枝等灌木林基本绝迹,生态环境恶化。阿里于1994年正式实施了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工程。

截至去年6月,狮泉河盆地完成生物防沙面积25076亩,其中营造防风固沙林18999.24亩、种草6076.76亩;义务植树253.94万株。“飞沙走石,一丈之内不见人影”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来自西藏自治区林业厅的最新消息说,2013年全区造林育林104万亩、完成防沙治沙工程40余万亩。截至目前,全区林地面积达1783.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升至11.91%;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占全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一;森林碳汇达到9.5亿吨,居全国第一。

此外,全区空气质量和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优良,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初见成效。

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正自信地走向美好未来。

舒适安全的藏式安居房取代牛棚马圈,多民族共处雪域高原,绿色长廊覆盖沙漠荒滩,“民生梦”“团结梦”“生态梦”……一点一点平凡的梦想,汇聚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世界屋脊正在变为人间天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