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65周年纪念日,河北省委在革命圣地西柏坡召开了“中国梦·赶考行”省级领导干部集体学习教育座谈会,重温毛泽东同志“进京赶考”重大警示的历史意义,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赶考远未结束”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本期《论苑》刊登座谈会有关讲话和发言摘要。
领导干部要有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今年3月23日,是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命题65周年。河北省委把每年3月23日赶考日,定为全省县以上领导干部集体“警醒日”,并举办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目的是使我们的领导干部,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警示及时代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赶考远未结束”的谆谆告诫,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概括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总书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作出了榜样。我们感到,焦裕禄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关键是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守住的本和根,守住了这个本和根,就能做到总书记要求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不会说伤害群众感情的话,就不会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走好新的“赶考”路,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做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用权、为人民解难、为人民造福。
为人民着想,就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间不长,但人民对他的感情为什么历久弥深,就是因为总书记对人民有一颗赤子之心。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只有一年多时间,为什么能赢得人民刻骨铭心的思念,根本原因也是他无时无刻不把百姓挂在心中。现在,为什么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许多群众都反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回来了,就是因为过去一个时期,有的干部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心中想的不是群众,而是自己的升迁、个人的好处、家人的利益,把“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对老百姓的安危冷暖不闻不问。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必须牢记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为群众做事。
为人民用权,就要把权力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我们党强调“两个务必”、“赶考”精神、焦裕禄精神,归结起来就是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谋私利。我们要警惕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谋”,搞公权私用、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对党、对个人都是很危险的。焦裕禄同志严守党纪党规,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越规定。“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关键是自己要有定力,始终做到秉公用权、谨慎用权,牢记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为人民谋利益,不能为个人谋私利,守住做人当官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为人民解难,就要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总书记指出,要把为民服务的工作搞好,以百姓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焦裕禄同志当年在兰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与群众打交道上,特别是每逢下大雨、下大雪、刮大风,总是第一个想到老百姓,总是最先走到群众中间,总是把各项应急措施做得周到细致。现在,我们群众的生活水平高了,但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难题,比如就业、看病、养老、住房、饮水、孩子上学等,他们渴望我们党和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干部的身影;群众最盼望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空头许愿。
为人民造福,就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总书记在填写《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中写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抱病治风沙、治内涝、治盐碱,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要治污染、调结构,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也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使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实惠。(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本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