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政策要点(3)

核心提示:现在上百个国家的教育部长有一个共识,就是21世纪高等教育不再是仅仅是培养科学家、工程师、高端技术人员以及政界等精英人才,而在于培养负责任的公民,而且要把高校变成方便这些公民进入、离开,不断进修学习、充电的终身学习的平台。

(四)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这主要是针对学校怎么更好地发挥协商民主,怎么更好地程序化的问题。在我国公办学校如果真正能够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样一种格局的话,我国现代大学的制度就基本上成形了。现在作为政府的或者准政府的监督机制,有一个国家的督导制度,即有督政、督学、评估三项功能,还会委托社会组织,由第三方来开展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测。与此同时,要对民办学校更多地开一些激励奖励制度的通道,包括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贴息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这些制度要不断地健全下去。

(五)与教育系统相关的一系列改革部署。

一是在原来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使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加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

二是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三是对外资进入我们的教育、育幼这些领域进一步地开放,外资进入、中外合作,都要开放,同时要鼓励我们的社会组织、中资机构参与境外的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的建设。

四是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而且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当然政府会购买一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岗位,这部分虽然量不太大,但也可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像村官、免费师范生、基层社会工作者、社区的工作者。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在他们报考公务员和申请事业单位招聘的时候,要能够有一定的优先权,而且进一步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整合就业创业基金,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当中。对像肢体残疾或者有一些其他障碍的特殊困难的毕业生,实行全程就业服务。当然这些不完全由高校来做,还有一些是属于人资、社保部门。

五是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就是要依托国民教育来培养军事人才,深化国防教育的改革。

六是打通几条人才的流动通道,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扫除身份障碍,打破体制壁垒,这样就使得一些重要的岗位带有更强的竞争性,使得那些有实践经验、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能够脱颖而出,并且进一步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发展。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