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是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形态和基本趋势
现代化是古老文明现代转型的基本形式,是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形态和基本方向,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现代化最早产生于欧洲,最初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的。当前,面对惊涛拍岸和浩浩荡荡的现代化潮流,人们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西方国家已经走了过来,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惨痛教训;从新中国成立算起,中国现代化建设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普遍接受了现代化概念,而且自觉不自觉地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实践。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人对现代化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具体表现有:有的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搞现代化建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人认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应直接套用或照搬西方一些国家现成的模式或做法,譬如西方的民主制度、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有的人主张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有的人用西方的现代化理论解释中国的现代化等等。人们也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左”的与右的争论时隐时现,并没有中断,有时甚至影响和干扰了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些错误认识及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对现代化的基本理解和对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判断。
当前,迫切需要站在中华文明复兴的立场和实践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认识现代化、认识世界现代化、认识中国现代化,着眼于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建立基于中国现代化实践而又放眼世界现代化全局的科学的现代化理论体系。科学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能够消除人们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疑惑及错误认识,增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志和坚定性,引领人们自觉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自主地沿着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应该看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等,都是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实质性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目前人们多是从现实政治发展的角度或从政治学的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还没有基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独特历史、独特现实,以这些内容为核心,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现代化理论体系。
应该看到,当前构建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不仅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而且有着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总结以往成功经验、构建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已经有了相当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更高层次的建设阶段,这一阶段具有自身鲜明的历史性特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符合中国实际的强有力的现代化理论支撑。人们注意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直是实践探索走在前面,相关的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理论的滞后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在借鉴西方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艰难地探索前行,改革开放和探索创新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最显著的特征,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最直观的表征。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遇到的挑战和困难远远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曾有的经历,与前期相比较,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价值呈现明显的递减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自觉地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自觉地坚持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否则,盲目地、机械地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实际上就是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表现。简言之,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现代化建设更高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形成中国现代化理论体系,更加理性地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亟待探索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作者单位: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