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卢嫩堡古城(2)

世界文化遗产——卢嫩堡古城(2)

1753年6月,当时共有1453名殖民者在这里安家,他们大多数是讲德语的新教徒、瑞士人、法国天主教徒。这个定居点严格按照“示范城镇”建设,它包括7条南北向的街道,除了一条叫国王大街的街道宽80英尺外,每条街道都是48英尺宽,横向有9条东西向的街道,每条都是40英尺宽,城市被分成40到60英尺见方的街区,每一个家庭都分到一块街区。英国贸易与殖民部制定这个规划时完全无视各地的地形差异,所以造成卢嫩堡街道虽然都是笔直的但有些路段坡度很大甚至有些陡峭。

五颜六色的房子

五颜六色的房子

这个古老城镇中有大约400栋主要建筑,70%建于18或19世纪,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而且很多房屋都涂得五颜六色。

从古到新的城区发展

卢嫩堡开埠于1753年,以英王乔治二世身兼的不伦瑞克-吕讷堡爵位(Brunswick-Lunenburg)命名,是继哈里法斯后首个英国在新斯科舍建立的殖民地。最初殖民都来自现在德国的中部与南部、瑞士、和法国的蒙贝利亚尔的新教徒,他们都是为政府保证的免费土地而来。这些殖民就在政府规划的井字型社区内定居,这地区就是现在的“古城区”。

踏入19世纪,卢嫩堡随着农业、渔业、造船业与来往西印度群岛的贸易的蓬勃而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卢嫩堡古城区的发展达到了饱和,故而开发了码头以西的地区,成为今天的“新城区”。

时至今天,卢嫩堡昔日蓬勃的造船业和其重要海港的地位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旅游业、小企业、高科技工业和制造业等。

淳朴自然的生活习俗

卢嫩堡人的家庭以3~4口人为多(即夫妇俩和1~2个子女)。独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亲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吃苦、勤奋和自立的习惯。一般不娇惯孩子,子女从读高中起便开始在学习假期中找工作挣钱,高中毕业后就独立生活,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他们便出去打工,挣钱缴学费。子女婚后就要离开父母,自寻住处。有了孩子则由自己抚养,不靠父母帮助。每年感恩节或圣诞节,离开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并带有礼品。

卢嫩堡人比较随和友善,易于接近,他们讲礼貌但不拘于繁琐礼节。一般认识的人见面时要互致问候。男女相见时,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来。女子如果不愿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如果男子戴着手套,应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间握手时则不必脱手套。许多加拿大人喜欢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亲近。

卢嫩堡古城美丽的夜景

卢嫩堡古城美丽的夜景

大人热情好客。亲朋好友之间请吃饭一般在家里而不去餐馆,认为这样更友好。客人来到主人家,进餐时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个座位前放好写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还有一种请吃饭的方式更加随便,即“自助餐”或“冷餐会”形式。由主人把饭菜全部摆在桌上后,客人可各自拿一只大盘子(或由主人发给),自己动手盛取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可以离开餐桌到另一房间随便就坐进餐,这样客人与主人,客人与客人之间便可有更多的时间交谈。在加拿大一般应邀去友人家里吃饭,不需送礼物。但如去亲朋家度周末或住几天,则应给女主人带点礼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离开主人家后,回到家中应立即给女主人写封信,告诉已平安抵家,并对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谢。节假日访问亲友,通常也需要带一点礼物。

责任编辑:何思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