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司马迁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一方面,如专家所说,刺激中小国家“拉美制华”的冲动,可能使美国的亚太战略被第三方绑架,最终使美国刚从“中东沙漠”抽身又陷入“南海汪洋”;另一方面,有些国家本意是请美国来当保镖的,但是美国一来就要坐到董事长的位子上,今后的事谁也说不清。
第三,从领导人的个人的视角看,当前最需要的是用政治家思维代替政客思维。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政客是为了下一次的选举,政治家却是为了下一代”。在我看来,政治家与政客的本质区别有两点:其一,政治家有一个长远的伟大理想或核心价值,不会追求一些庸俗的财富或权位,有一条很清楚的道德伦理底线,不会背着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去获得政治利益;而政客的最大特点是追逐权势,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没有信仰,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经常会背离信仰和良知来获得政治利益。其二,政治家的最终追求是最广大人民的幸福和自由,其思想和行为通常从正面建设性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进程;而政客的追求则狭隘得多,就是以政治活动为职业,为了本阶级、本集团或个人某种政治需要和利益而搞政治投机、玩弄政治权术,有时甚至不惜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因此,政客的得势很可能害国害民。
就当下而言,南海争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都需要用政治家思维代替政客思维,抛弃短浅的眼光和狭隘的民族利益,摒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和民粹主义的做法,代之以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长远宽广的视野,从东亚地区各国友好相处、互利互惠、造福子孙后代的视角看待和处理南海问题。惟如此,南海才能变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
第四,从利益的视角看,从东亚地区的整体利益和当事国双方的根本利益出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才是正道。
领土和领海是国家构成的要素之一,是人类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因而国与国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一般都具有刚性、不易妥协的特质。做一下换位思考,任何国家对领土、领海的追求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合情合理,而且是当事国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个国家一厢情愿地自作主张。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南海问题看不到完全解决的前景。但是,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南海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历史造成的,东亚国家不应因南海问题的存在而放弃当前区域合作发展的大局,否则,既捡不到芝麻,更会丢了西瓜。就现有的所有政策选项而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仍然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发展互利合作友好关系的最佳思路。与其在个别的岛礁搞一些蝇营狗苟的小动作,不如在共同开发的思路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相互之间的深入合作上。
第五,从中国的战略需求和战略选择的视角看,中国未来的选择必将是,以切实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东亚的和平稳定大局为目标诉求,以国家实力为坚强的后盾,以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为主要手段,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主要政策取向,同时,在面对无理挑衅、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排除使用武力对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给以适当的打击和必要的惩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