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自来水污染拷问公共治理能力

兰州自来水污染拷问公共治理能力

记者12日从兰州有关部门在西固区政府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了解到,造成兰州自来水苯超标的原因已查明,系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一条管道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了供水企业的自流沟所致。(新京报,4月13日)

兰州自来水污染牵动全社会的心,更使得舆论得以充分检视当地的公共治理能力之成色几何。从社会对水污染事件瞒报的质疑,自来水苯含量“缩水”的吊诡,以及当地官员面不改色的“问心无愧”,到当地政府跟涉事国企的推诿掣肘、输油官网和用水管道的建造困局、对之前数次危机的掉以轻心,都使得这一公共事件有了诸多可以拷问的舆论视角。

毫无疑问,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暴露出公共治理能力的诸多短板。从舆论的几个疑问中,可以窥见当地治理能力的不足。其一,究竟何时发现自来水苯超标?该省有关部门认为是10日17时,兰州威立雅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是10日23时,新闻发布会则称发现苯超标为11日。如此,怎能不让人怀疑这起关涉公众用水安全的公共事件涉嫌瞒报?其次,自来水苯含量究竟几何?兰州威立雅公司10日17时对出厂水的检测数据是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为何新闻发布会上这一数据却降到78微克/升?说变就变的数据,究竟有何深意?第三,不论是兰州石化,还是自来水公司的自流沟,之前都发生过数次安全隐患事件,为何没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有媒体早在2011年就刊文指出兰州地下油污干管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相关企业与政府为何一直推诿塞责?80年代自流沟就发生被污染事件,2008年当地政府也曾进行自流沟整治工程,为何仍旧未能避免这次事故?

从10日17时发现自来水苯含量严重超标,到11日11时切断污染水来源,中间长达18个小时,再到媒体公开报道让市民获悉水质严重污染且不能饮用,中间的时差可想而知,远远超过自来水从威立雅水务集团第二水厂出水口到市区最东边城关区东岗镇所需的8.5个小时。当地口口声声“没有瞒报”,该怎么解释上述重要数据之间的严重打架?该如何回应民众对身体健康的切身关切?改如何观照公权力谋取公共利益增进公共福祉的根本宗旨?在发现自来水污染、上报主管部门、检测确定污染源、周知社会民众的链条上,到底存在怎样的利益掣肘,可以视民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于无物?

自来水跟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来水被污染,对于民众的身心健康危害可想而知,民众的心理恐慌该如何纾解?“抢水潮”导致瓶装水断货,有关部门是否应感到脸红?不错,当地部门也调度了瓶装水甚至一度进行免费发放,但有网友反映发放过程中发放数量由每人“缩水”为每户,中间是否也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枘圆凿呢?更令人起疑的是,3月初当地曾发生过“自来水异味”事件,但官方通报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且对“造谣者”进行了查处。当时的“异味”,是否是这次苯污染事件的些微先兆呢?信息发布机制的不透明,无疑让人有了更多的遐想。更需要深层考虑的,是城市发展该如何做到科学规划,以确保石化管道与生活管道隔离,避免相关事件的再次发生?否则,青岛、兰州,是否还会有下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讲,兰州自来水污染正是“海恩法则”的体现。化工管道跟生活管道的规划痼疾,对于轻微事故和隐患先兆的漠视,政府部门跟涉事企业的责任推诿,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的心不在焉,共同造成了这次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是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在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中,信息发布机制的滞后和不透明,各部门协调配合的方枘圆凿,对污染隐患的“扬汤止沸”,都可以窥见当地在公共治理能力方面的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仅有官员的道歉还不够,如何从公共福祉出发,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对危机先兆保持足够的警惕,从根本上促进公共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政府在今后很长时间内需要时刻念兹在兹并且践以行之的治理理念。(凌国华)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