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余个讲堂依照群众“口味”定“菜单”

200余个讲堂依照群众“口味”定“菜单”

摘要: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乌兰浩特市在过去面向市、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讲堂体系基础上,又增加了面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五级讲堂体系,让党员干部借助大讲堂这个载体,下基层、察民意,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破解基层发展困境的同时,也能促进个人工作作风的改变。

3月13日,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村民杨殿伟家的蔬菜大棚里挤满了蔬菜种植户。“你们仔细看,给黄瓜系绳的手法一定要轻,不要碰到这个生长点,这个须子一定要掐掉。”乌兰浩特市农牧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张立学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

农牧民收成好不好,掌握农技知识很重要。广大农牧民想学科技提高农业效益,但适合他们“口味”的学习资料相对缺乏。针对这个问题,乌兰浩特市认真筹划,在全市4个镇、1个农业园区建起38所农村讲堂。农村讲堂以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党的理论政策大众化为目标,把课堂从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实现了宣讲工作由“下基层”向“驻基层”的转变。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乌兰浩特市在过去面向市、镇(街道)、嘎查村(社区)三级讲堂体系基础上,又增加了面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五级讲堂体系,让党员干部借助大讲堂这个载体,下基层、察民意,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破解基层发展困境的同时,也能促进个人工作作风的改变。

“我们辖区有人户分离家庭,怎么判定他符不符合临时生活救助对象的范围?”“在辖区居住、就业1年以上,且符合居住地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的农民工等人户分离家庭,应当实施临时生活救助。”讲台上,市民政局低保股股长毕语文耐心解答着问题。“过去,机关干部不是很容易接触得到的。自从开设大讲堂以来,我们感觉到他们也很平易近人,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呢!”乌兰浩特市和平街红通社区干部说。

乌兰浩特市提出“让干部教干部”的工作新思路,开设“流动课堂”,通过领导干部送课到基层的方式,使基层党员干部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流动课堂”上,人人是评委,听课干部可以当众提问并要求送课领导干部即时作答,帮助领导干部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思路,送课的领导干部通过备课、讲课,提升了自身素质和执政能力。

“不单是为基层送课,党员干部更要在基层找问题、找差距。针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实情,立即着手整改,办实事惠民生,让基层群众看得到变化、收到成效。”毕语文说。据了解,今年一二月通过干部送课到基层的方式,乌兰浩特市各级送课干部征求群众建议36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65件。

“基层大讲堂用百姓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解疑释惑,使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推动宣讲工作由‘要我听’向‘我要听’转变,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扩大了思想政治宣传的影响。”多年从事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的乌兰浩特市都林街党办主任黄晓丽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各类讲堂200余个,组建了40人的宣讲专家库,制定了50项内容的“宣讲菜单”。自2013年10月以来,组织开展各类宣讲175场,受众达7000人次。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