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 (3)

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 (3)

三、坚持对发展的真理评价和价值评价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作为人类有目的的物质活动,一方面要求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求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两种关系,前者是事实关系,后者是价值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者是物种的尺度,后者是人的尺度,是人独有的尺度。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是以主体为尺度的主客统一的状态。不同主体具有的不同需要,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需要也有不同。这样,同一事物对不同主体便具有不同的价值。可见,价值具有主体性,是具体的,相对的,反映价值关系的价值观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这样,人们在进行认识时就会出现科学评价和价值评价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

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达到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辩证统一。他曾讲到,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就业岗位,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样我们就能实现科学发展与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针对一些地方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威胁人们生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类的生存价值放在首位,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观念,最近在调研时多次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鲜明地提出,要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根本目标是环境宜居,人民健康,生活美好。

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发展战略。一是提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国应该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去管。其二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推广好二十国集团机制,牢牢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三是以“真、实、亲、诚”为原则,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四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妥善处理分歧和摩擦,发展自己,惠及周边,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这些理念和战略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

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一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哲学思维,精准地把握了两者的关系,使我们能够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实现人民的利益,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