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的七个趋势

中国城市发展的七个趋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终于出台。

这个规划,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为规格最高的规划,直接反映了城镇化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规划起止年限是2014~2020年,前后共七年。这个起止年限意味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不与“十二五”或“十三五”规划的起止年限相吻合,因而它不是五年规划,不是十年规划,也不是远景式的战略规划。

一个最高规格和级别的规划,专门针对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城镇化旧有模式问题突出,城镇化新型发展模式尚未确立,城镇化发展恰好处于由旧到新的转型阶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特色在于转型,它是一个针对以往城镇化存在问题,促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并进而为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打好基础而制定出来的规划。

从美日欧,到拉美东南亚,都没有一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通过规划引领城镇化转型,推动城市发展,这也是中国城镇化的一大特色。

六大亮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共8篇31章,其新意突出体现在一个核心、两个城镇化率、三件主要工作、四项战略任务、五大目标、六项改革措施等方面。

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概念。在第一层面上,就是如何解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促进农工和农民工市民化。在第二个层面上,则是如何让新老市民共享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优美宜人环境。

这次规划的亮点在于有具体的措施、指标来确保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关于落户制度、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等等,均有利于农民进城。一系列指标,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城镇各类劳动力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等等,也都会形成工作上的倒逼机制,促进市民化进程。

两个城镇化率的提法有新意。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广受诟病的一条就是有17%也就是2亿多的“半城镇化”人口。按常住人口统计,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3.73%。但户籍人口统计,城镇化率只有36%。我们发现,迄今为止,在多数地方的规划中根本不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问题。

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这反映出两个导向:一是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仍然保持较高速度,但增速放缓。二是要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政策含义就是强调要将上亿农业转移人口转变成真正的市民,而不是让他们继续成为农民工。

三件主要工作包括: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

这三件工作可以说是城镇化规划的现实抓手,也是城镇化改革发展最紧迫的问题。这三件主要工作,最早是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论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具有的可操作性。

在推进城镇化转型中,这三件工作是量变,也是质变。说它的量变,是因为三件工作关乎到“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问题,也即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所谓质变,是指这“三个1亿人”的问题如何顺利解决好,中国城镇化就从本质内涵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半城镇化”的问题有明显缓解,城镇化人口的居住和其他生活质量有重大改善,城镇化区域不协调的现象有根本的调整。

四项战略任务即农民工市民化、城市布局形态优化、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这四项任务是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四个主要维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人的维度,城市布局形态是从载体也就是形的维度;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时间轴的角度,城乡发展是空间轴的角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