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就必须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真正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经济体制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效率分为劳动效率、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其中资源配置效率是第一层次的,因为它提供了劳动、生产发挥作用的背景条件,制约着劳动效率、生产效率。从人类已有的经济实践来看,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经济体制,为什么会如此呢?
第一,各种资源所有者配置资源的目的在于效用最大,并因此使得资源配置总体的效用最大。资源配置是各种资源例如资本、土地、劳动等所有者的资源配置,资源的命运就是资源所有者的命运。以商品生产为例,按照马克思的论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社会需要该商品的使用价值,该商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生产者才能盈利,这样的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正是这种规律引导着每个资源所有者的行为,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
第二,市场配置可以使各种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具体途径是交换,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分工的原则是发挥比较优势。按照斯密的论述,这种发挥了比较优势的分工,能够充分提高各种资源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通过互相交换,不仅每个人的蛋糕做大了,而且社会的蛋糕也更大了。
第三,市场配置资源可以高效地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经济运行是有成本的,收集和处理信息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成本。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掌握着与自己相关的、可以利用的信息,他以此做出相应的决策,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因此,市场经济较之于其他经济体制,能更为准确地收集和利用信息。
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是竞争状态下的配置。马克思在论述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时指出,某一企业由于率先创新而获得超额回报,这种超额回报随着其他企业的跟进而迅速地平均化,于是又有了新的创新。这意味着,当资源所有者把其所有的资源都配置于某个行业或产业时,就存在着事实上的优胜劣汰,创新就成了每个企业的自觉行动。同样,试图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国家和地区也处于竞争状态,他们必须提供好的社会及人文环境,以使资本和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第五,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通过把企业做好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具体途径是通过创新引领资源配置。奥地利学派就十分推崇企业家精神,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就是去发现、去看、去感知、去认识、去行动、去捕获。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企业家,而不是依赖资源丰富。
如果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其结果会是低效的,计划经济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绝对主导作用的典型案例。低效的原因在于:一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有成本的,计划经济下的信息是纵向传递(市场经济下的信息是横向传递),不仅会产生时滞,而且容易失真;二是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证明,政治家会在给定的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于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更愿意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政绩的地方,而不是最有效率的地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