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弑母,是为了让母亲不再受苦,是另一种尽孝,在文明社会里这简直像是一个“黑色幽默”。然而,这样的故事桥段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这样一则让人五味杂陈、伦理情感错综复杂而又充绕法律困境的故事里,我们体会到了个体道德的伟大与生活的艰辛,也体会到了社会制度的冷漠。或许,唯一可以庆幸的是,母子二人都没有生命危险,并且,儿子也得到了法律的原谅。
在我们当下的文明社会里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然而这样的故事就真实的发生在了我们身边,而且这样的故事并非个案。早在2012年,就曾有过“孝子毒母”的案例,四川“孝子”邓明建在照顾瘫痪母亲18年后,迫于生活重压,在母亲的哀求下喂食母亲农药助母“安乐死”。时隔两年,同样的悲剧还在重演,我们不禁要问,何以尽孝会演变为这样一出出悲剧?
其实,“孝子弑母”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全社会的悲哀。当面对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事件,对于那些基本生活都难以温饱,又与病魔殊死抗争的特困群体来说,仅仅依靠家庭的力量往往力不从心。然而在当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大病医疗救治制度尚未全面覆盖的情形下,他们的人生,注定是悲苦、凄凉的。
试问,如果不是当事人做出“弑母”的极端行径,如果不是在媒体的持续关注下,我们谁又能去关心这些需要我们帮助的弱者?不容忽视的是,作为流动弱势群体的一个缩影,杨九母子处在城乡二元体制中的边缘位置,他们既无法享受农村的低廉生活成本,也无法获取城市的公共服务,成为了社会治理的盲点。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早一点重视这一盲点的治理,如果他们的生存境遇能够早一点被发现和重视的话,这样的悲情或许本可以避免。
庆幸的是,杨九母子都没有生命危险,生活得以继续,但是他们人生的苦难并没有终止。虽然目前检方正为他们申请司法救助基金,鼓励其重振生活信心,但是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帮扶和关爱。
让老百姓真正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当下亟需进一步完善社会的养老体制,加强社会救助与养老看病救助等福利保障功能,社会养老和政府养老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同时,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是否也该放慢脚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去关注、关心一下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特殊人群,在他们最无助、最无望的时候,伸手拉他们一把,帮他们点燃希望的心灯,让他们的人生多一些光亮和温暖。
只要人人都能多一份关爱,我们的社会才不至于陌生和冷漠,“孝子弑母”这样的人伦悲剧也才不会重复上演。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