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关键
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不仅仅靠提出目标和口号,而是要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共同奋斗。正如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至于如何实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提出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入手,都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都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九十多年来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突破,正是由于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同志将其称为人民群众的创造。这条历史经验今天仍然适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八项基本要求的第一条,再次强调了这条历史经验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关于“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有过一番争议。有人借口加强“顶层设计”,否定“摸着石头过河”。这实际上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背离。所谓“顶层设计”,是指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中国改革的历史经验。“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句俗语,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涵,包括问题导向、实践第一、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等方面的内容,绝不能理解为无方向的瞎摸乱撞。我们的改革需要理论指导,但绝不能违反实践第一的原则,搞脱离实际的主观设计。改革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摸着石头过河”也包含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多次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统一的。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两者的关系。这些论述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路线。
中国梦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人民幸福是其最终的落脚点。在当今中国,一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赶超发达国家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历史任务,仍然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放在中国梦的首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更加关注人民幸福,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尽早实现。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这就为我们当前的工作,为如何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突破的方向。我们要通过艰苦的努力,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破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真正做到习近平同志所说的,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认识到群众队伍的变化,注意到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多数人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们党在理论探索中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从正确认识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到关注众多的新兴群体,我们所面对的群众和要为之服务的对象在不断变化,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在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中国梦要求“三个共享”,表明我们党对于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问题的认识也在深化。特别是在当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尚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强调实现“机会”的“共享”,具有特别重要和紧迫的意义。可以说,中国梦的“三个共享”进一步把握住了现阶段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关键。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创造和维护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机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我们党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的新发展,也指明了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讲的“以人为本”,绝不是照搬西方的价值观。这里所说的“人”,也不是西方人道主义思潮中所讲的那种抽象的人。我们讲尊重“人”,是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出发的,不是从天赋人权的历史唯心主义抽象道德原则出发的。我们讲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是指全体人民,也是指人民之中的每一个具体的人,是总体与个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体利益与总体利益高度一致,我们更多地强调人民的总体利益,强调个体利益服从总体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之间以及不同群众个体之间具体利益上的差异有所扩大,我们党必须要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早涉及这一问题,提出了要首先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思想,在处理多数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总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取得了认识突破。进而,我们党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人民群众中的每一个人。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中国梦进一步丰富了这方面的思想,提出使中国人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对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途径作了更进一步的阐释。《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过去的传统理论观点单纯强调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而忽略了其现实意义。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必须从当前开始的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一项必须从现在做起的现实任务,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把总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的问题,也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个人权利至上、超阶级国家等思想划清了界限。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必须分清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牢固确立党的群众立场、群众观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