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

B “金字塔型社会”:福利保障能否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数据: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处在0.47以上水平,其中2013年达到0.473,贫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因此,“向上流动难”的这一困惑并非中产阶层独有,更是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感受。值得警惕的是,长期困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基尼系数普遍为0.5以上,中国与之已十分接近。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是比较高的。不过,各种迹象表明,近10年来,中国的社会流动性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高社会流动性是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蔡洪滨指出,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最核心的因素是社会流动性。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看来,与基尼系数增长的同时,是中国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和阶层流动固化的现实。中国农村人口几近总人口数半壁江山,而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目前仍达3.1:1。

更重要的是,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引起的产业结构变迁和就业结构变化,以及由于各种体制机制不完善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等因素,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实面前,很多人提出了迅速改善民生状况,发展高福利的迫切要求,提高最低工资、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成为其题中应有之意。然而,改善福利保障是否意味着要追求超越经济增长承受能力和民生发展的高福利?福利水平改善应当保持怎样的速度和规模? 

中国社科院国际贸易研究室研究员宋泓指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经济实力与财力的问题。没有经济发展,消减贫富差距、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观历史,二战后,拉美国家陷入了低工资、低产业构成和高外贸依存度的“两低一高”发展困境,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差距增大,社会矛盾尖锐。为摆脱困境,拉美国家选择了“福利赶超政策”,最终使得拉美落入了“增长陷阱”,贫富悬殊、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难以缓解。拉美发展过程中“福利赶超”模式带来的教训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从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的过渡期,‘补欠账’迫在眉睫。然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要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实际,循序渐进,盲目追求超前福利往往‘欲速则不达’。”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