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用放大镜检视“文明”

勿用放大镜检视“文明”

香港街头的一泡童子尿,竟然引发了一场公共舆论事件。喧嚣的口水战中,事情全整的信息被慢慢还原:4月15日,一对年轻的内地夫妇让尿急的小孩在香港旺角街头小便,遭香港青年拍摄后双方引发了冲突。年轻的夫妇辩解,小孩尿急时公厕门口正排长队,拍摄者拍到了小孩的私处,而且他们也担心照片被传到网上,所以才争夺相机。

争议缘于“街头便溺”,即便是在普通城市的街头出现这样的情形,都会被人斥之不文明,何况这还是在香港旺角。在文明著称的城市发生不文明的行为,“被捕捉”“被放大”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但是,不文明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细细梳理陷入“内地游客带小孩在香港街头小便”一事,当事父母以及孩子表现出的“不文明”其实是无奈之举。孩子尿急、排队排不上,只好就地解决。在围观这起事件时,有网友说附近其实还有公厕,他们完全可以到附近公厕解决。但是,事发当时如果没有有心人指引,指望游客在陌生的城市里很快寻得其他公厕,这实在有些苛求。

即便拿香港的法律说事,他们也有被谅解的依据。香港《公众洁净及防止妨扰规例》中规定,任何正在照顾或看管一名12岁以下儿童的人,不得在没有合理因由下,准许该儿童在公共地方大小便。对照该规定,联系当事人所面对的此情此景,他们的“合理因由”大概也能获得支持。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起事件还是掀起了一场舆论口水战?不得不说,这一起普通的不得已的“街头便溺”事件,其实有着“不普通”的现实背景。中国大陆游客的素质向来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南京少年在古埃及神庙刻字,还是中国旅游团试图顺走新加坡航班上的刀叉,“素质差”似乎成了大陆游客的“标签”。或许因为舆论曾经集中报道过类似现象,在很多人眼中,大陆游客“素质不高”也成了刻板印象。正因如此,“幼童香港便溺”一经传播便很快发酵,对该事件真相的还原、以及围绕该事件的种种争论,其实都是为了证明“中国大陆游客的素质没有那么低”。

年轻夫妇以及年幼的孩子,一下子陷入了舆论暴风眼,这让很多人同情。后者继而又把矛头对准了拿手机拍小孩私处的拍摄者。不得已的“街头便溺”和随便拍摄小孩私处的举动,到底谁比谁更不文明?这是“内地游客带小孩在香港街头小便”事件中另一个争论焦点。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乃至有意无意的偏见,很容易诱发“自己认为理所当然但却很难被对方认同”的举动发生。正如拍摄小孩私处的年轻人,如果能理解一下年轻夫妇的苦衷,恐怕也不会发生此番冲突。

争论谁比谁更不文明,这其实也是一种不文明。内地游客越来越文明这是主流,但我们并不否认不文明游客的存在,只是他们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内地人。同样的道理,拍摄小孩私处的香港年轻人,也不能代表所有的香港市民。再文明的社会都有不完美的存在,只要拿着放大镜看,蚂蚁也会变成怪兽。所以,幼童香港便溺引发的争端,我们无须放大。文明的内涵之一就是理解,没有理解,谈何文明?别用放大镜毁了我们的文明,或许才是这起口水战的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