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考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考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到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逻辑的必然。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五位一体”;党的建设

作者简介:王忠祥、谢世诚,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之后我们党又一个理论创新的新篇章,有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提法和新论断。“五位一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便是其中之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拓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内涵,不断探索、实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目标和任务,不断形成、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两位一体”,即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到“三位一体”,即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到“四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到“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这是我们党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逻辑的必然。

 一、从“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57年下半年以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其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倒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少地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我国同周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1978年12月,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决定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此,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此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总的来说滞后于经济建设,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在社会风气和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滋生蔓延,“黄、赌、毒”以及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这些消极丑恶的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精神文明建设由此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到一个关口。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改革开放出现偏差,多次郑重强调要保证改革开放良性、健康发展,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反复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祝词时指出,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任务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这篇祝词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纲领。1980年12月20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3]这是邓小平首次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内涵。1982年4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制改革”、“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和“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4]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以“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题,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其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5]尽管当时党的文件还没有提出所谓“总体布局”的概念,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已经从战略高度提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确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因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实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两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二大报告关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标志着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里,政治文明也是不能缺失的。1986年9月,根据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决策,以及一九八五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精神,根据我国全面改革发展的要求,十二届六中全会回顾和讨论了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全会认为,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全会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总体布局”的概念。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可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三个坚定不移”。“一个中心”和“三个坚定不移”不但包含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也包含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的萌芽。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7]这里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际上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战略思想,开创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机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方面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作了分析和论述,奠定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雏形。党的十四大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的深层次矛盾出现,干部群众产生了种种困惑,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错误倾向的干扰。党在此间召开的几次中央全会所作出的决议,特别是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深刻论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997年7月,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至此,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已现端倪。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使用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8]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9]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①的概念,同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上升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的高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全部内涵统一整合为系统的文明形态。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至此,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内涵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