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别忘了医改为何出发
医改是为了什么?在百姓那里,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看病难和看病贵。国家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医院,黄牛卖号现象仍然比较猖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仍是不少患者的心病,医患关系十分紧张。
在此背景下,上海“高端医疗试验”天价挂号费的出现,虽然为重视医生的价值迈开了一步,但谁都看得出来,这种医改试验只有三种人高兴:高端医院股东、医生、贵族群体。所以,“下海”医生直言不讳地对这种改革试验表达了“感谢”,因为他们成了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可是,这种高端医疗服务模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吸走,使其成为少数有钱人享受的“奢侈品”,医疗资源的分配就更加不公平了,百姓看病找到好医生会更难,而且将推波助澜促使看病更贵。显然,为这种贵族化医疗服务吆喝,只是部分医生为医院及自身的利益抢话筒,而不是普罗大众想要的。可以说,这是忘了为何要出发的医改举措。对此,政府部门的相关官员难道看不出来吗?实在令人焦虑。
高端医疗当划清公私界限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挂号费收费标准比较低,远低于市场价值,处于亏损状态,不能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激情。开放高端医疗服务,有助于高技术的医务工作者实现自己的专业技术价值,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这大概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支持高端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所在。
按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开放高端医疗服务是唯一的选择,将中高收入人群分流到高端医疗上,减轻低端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也能够减轻公共医疗经费的支出,特别是减少医保在富人群体上的支出。从这个角度说,发展高端医疗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上海率先吃螃蟹,启动高端医疗,应当给予肯定。
但是,按照国际经验,高端医疗服务完全交由市场运作,由民营医疗机构承担高端医疗服务功能,与廉价的低端医疗品质的公办医疗资源有着明确的界限区别。而从上海启动的高端医疗情况来看,存在公私界限不清晰的倾向,影响了公立医院的公平性和医疗资源均等化。
承担高端医疗服务的民营医疗机构,虽然资本实现了民营化,但是医疗资源并没有实现民营化,高端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来源,除了从社会上独立招聘之外,很大一部分来自尚未离开公立医院体制的多点执业的医务工作者。这就很容易让一些在高端医疗机构兼职的公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逐利本质之下,将患者推荐或者诱导到收费标准更高的高端医疗机构中接受治疗,从而拉高医疗费用。
一言蔽之,发展高端医疗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一定要划清公私界限,不能公私不分。既要规范公办医院医生在高端医疗机构自由执业行为,也要限制和规范公办医院的高技术医生大规模向高端医疗机构流动趋势,还要将高端医疗服务和民营资本从公办医院中彻底剥离出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