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64)在这里,他准确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提出和论证了“五阶段”与“三形态”有机统一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理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三形态”论中认为:“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在此,马克思是指发达商品经济阶段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在他看来,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进入第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然而,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通过革命夺得了政权,经过“三大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应该如何为共产主义的自由个性阶段创造条件呢?它的发展道路和指导性理论应是怎样的呢?对此,列宁晚年有原则性论述并提出和实施了著名的新经济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中国,前三十年进行了艰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特别是在十年“文革”跌了大跟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经过三十多年的成功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领域的建设、改革与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数百年时间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发展阶段,就能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第三阶段即共产主义自由个性阶段创造条件,做好准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就是完成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形态的使命。只有这样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真正理解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才能真正认识它的伟大作用、实际价值与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建设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为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形态,即共产主义自由个性阶段,准备充分的条件,把共产主义目标的遥远性与分阶段奋斗的现实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认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人,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奋斗吧,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她必定要到来!不管时间会多么漫长,也不管还会经历多少胜利与失败的反复,她一定能够到来!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作者的助手、在读博士生李后东的协助。

注释: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10页。

②参见童星《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载《江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9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10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3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⑩《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1)《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12)参见洪广东《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1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1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143页。

(17)参见郑必坚等主编《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46页。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1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2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383页。

(26)《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7页。

(2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5-826页。

(28)《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

(2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380页。

(30)《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1页。

(3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3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3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3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3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

(3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4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0页。

(4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4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4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4、29页。

(46)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20页。

(4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6页。

(48)《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4、31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5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1-182页。

(5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

(5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372-373页。

(5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104-105、282页。

(5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5-36页。

(55)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47页。

(5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8-269页。

(5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9页。

(58)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

(59)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7-54页。

(60)《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6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24页。

(63)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4-57页。

(6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12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