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威”一部分来自于由职务而相应产生的权力合法性意识,更多的则来自才干、能力、管理方式和个人魅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具有超强的观察思维能力、统揽全局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创新应变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所谓“服人者,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力服为下”,过硬的作风言行可以形成无形的榜样力量;卓越的才学,才能学识高人一筹方能服众;突出的业绩,业绩明显方可立威于众;非凡的领导艺术,决策、决断、激励、凝聚、沟通、协调以及灵活性、创造性、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等可产生强大凝聚力。此外,资历、经验、素养、作风、气质等都与“威”的树立有密切关系。由此可见,威信是多重因素融合而成的影响力的总和,它的保有是一个动态、非持续的过程,会因时因事而不断发生变化。各因素增强,会带来威信的强化和升华。但在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事务处理中,这么多因素同增同长是极为困难的,这就容易出现此长彼消、顾此失彼的状况。“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同样,“威”这一变量,也会受综合影响力因素中的“短板”影响。假如在业务专长、工作实绩方面成就突出,但在品德方面受人诟病,会极大消弭“威”的树立。同样,如果仅在品德方面受人尊敬,业务能力却不值一提,也难有大的作为。权能生威,亦能损威,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心中紧绷一根弦,谨言慎行,不断固本强基,在稳定基础上努力提升自身威信。此外,领导者施行威信影响力的过程具有双向性,它不仅能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力,还会接收到来自他们的回应——民众接受、认同、支持和参与事务的程度。也就是说,领导者使用威信的过程既会对被领导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量,这些影响终究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决定着“威”的未来走向。因此,领导干部要谨慎对待手中之“威”,对其产生的力量高度敏感,小心运用这份能量,努力以积极正面的方式运行。 树“威”的前提在于探“实”。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达成效果是因为有民众的支持,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相信,领导者具有领导者的才能、力量、意志和韧性,这些特征赋予他们独特的眼光、魄力、胸怀,并能引领他们达成和实现期许的愿景。而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是领导者必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情况、真相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一定要接地气,脚踏实地,摸清下情、实情,多在实践中寻找真相。“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毛泽东历来重视向基层的民众学习,他在《农村调查》序言里写道:“实际工作者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这是任何国家共产党人也不能靠别人预备的。所以,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威信来自实践,同样还要靠实践去检验。检验威信要靠事实、靠真相、靠群众的口碑。如果一些做法并非出自群众的自觉自愿,违背了群众的所思所想,势必引起群众反感,与树威背道而驰。(毛金香)
领导者要树立重“威”轻“权”的意识 (2)
- 慎用“九虑”明辨“六邪”2024-02-19
- 慎权者不愦2024-01-09
- 政商“两栖干部”的类型与惩防措施2023-09-28
- “生意经”心态要不得2022-08-24
- 对权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2022-07-20
- 让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22-07-13
- 鱼味余味长2022-04-18
- 让权力在护航事业发展轨道上正确运行2022-01-11
- 破解能力不足干部“乱指挥”的路径探索2021-03-22
- 北京市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2021-01-28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小屏幕打开大市场,农村电商激活乡土中国
- 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 科技进步驱动中国农机出海浪潮
-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夯实创新发展素质基础
- 拓展和提振服务消费 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强动能
- 沈阳: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升华
-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 北京世园公园:从盛会舞台到全民乐园的华丽蜕变
- 以创新为钥,打开县域消费大市场
- 携手共绘雪域高原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精选视频
【学习思想】4年降32% 感知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理论看点】王永中:“一带一路”使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
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合作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的地位与前景
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展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