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粮农而言,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就是要让增加的种粮补贴,真正落到种粮农民手中。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探索实行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这将从机制上确保农民种粮有收益,将激励种粮农民多产粮。
过去一些产粮大县要配套拿钱补贴种粮,地方财政难免背包袱,影响了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调动主产粮县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就要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和县级保费补贴,不让他们背着包袱抓种粮。不仅如此,还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县奖励扶持力度,完善支农资金分配和转移支付机制,让他们真正感到“抓粮不吃亏”。
二是培育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是粮食增产的生力军。在当前劳动力成本攀高,机械化、集约化种田已成为发展方向。各级各部门已经制定或正在出台一些政策,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省里已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土地向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到农村建立粮食种植基地,健全与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之路,创湘米高端品牌,打造千亿粮油产业升级版,真正实现“多产粮、产好粮、有效益”。
三是完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依靠提高地力,水旱无忧夺高产,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实施以土地整理、田间道路、灌排设施、农田林网、土壤改良等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省每年建设500万亩左右的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良种培育、防灾减灾、地力提升等方面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组装配套推广高产新技术,强化粮食夺高产的科技支撑。突破机插秧、粮食烘干等关键环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让粮畅其流、粮安天下。
四是提高粮食的综合效益。鼓励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民、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结成产业联盟,延长和优化粮食产业链,共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按照扶大扶强扶优扶特扶品牌的“五扶”要求,加快湖南粮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行业业态的调整步伐,实现粮油质量、数量和销量的“三量齐升”,加速推进湖南从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引导企业靠大做强、联小做大。支持湖南粮食集团、洞粮集团和军粮集团等重点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多元经济和新型行业业态,带头整合品牌,打造业内航母。推动粮油加工向“专、精、深、特、新”方向发展。助推湘米走向全国市场,香飘广大市民的餐桌。
勇于担当,安心产粮,粮安天下。可以期待的是,历史上让“天下足”的湖南,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供稿:湖南省委宣传部 执笔:张尚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