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卡塞雷斯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卡塞雷斯古城

古城卡塞雷斯位于西班牙塔霍河以南22公里处的小山丘上,是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卡塞雷斯省省府,欧洲保存得最好的城市之一,人口约7万,昔日为西班牙的首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卡塞雷斯摩尔式城墙内,有大量的宫殿、国家级教堂、塔、官邸,这些建筑物为中世纪特色。1986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卡塞雷斯城历史上摩尔人和基督徒的争斗也反映在了该城的建筑中,罗马式、伊斯兰式、北哥特式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在这里和谐地融为一体。城中现存有大约30座穆斯林时期建造的高塔建筑,其中布哈科塔最为著名。

卡塞雷斯古城

卡塞雷斯古城

在争斗中变迁发展的要塞

卡塞雷斯是埃斯特列马杜拉自治区卡塞雷斯省省府,卡塞雷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凯尔特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均先后涉足此地,1127年并入莱昂王国,成为埃斯特列马杜拉的一个重镇,卡塞雷斯城建立于公元前29年,城市建在埃什特雷马杜拉上的一个山丘之巅。它位于托列多古城以西,与托列多古城同纬度,它距托戈河不远,附近就是葡萄牙边境。古城卡塞雷斯,它是一座要塞之城,历史上起了防御作用。

卡塞雷斯曾是罗马人的殖民据点,后为摩尔人的城市。最初,罗马人设计并建造了城墙,城墙围绕着古城四周,塔楼屹立于城垣之外。一道墙与城垣连接起来,形成了一座要塞之城。后来摩尔人占据了这里,在摩尔人的改造下,城堡更符合建造城防工事的标准。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占据了这座殖民城市,并称之为“卡斯里”,即要塞。最初由罗马人设计并建造的这道城墙在阿尔莫哈德人的改造下,外刷捣实粘土,使之更符合阿拉伯人建造城防工事的标准。复地运动时期,基督教徒的内部斗争引发了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新的争端。这一城市在四个不同的时期几度得失。公元12世纪时,在来自马格里布的阿尔莫哈德人的统治下,修筑了大型城御系统,同时城市在这段时期繁荣扩张。卡塞雷斯成为伊斯兰教的据点。公元1229年,古来昂王国国王阿方索九世最终从摩尔人手中夺取了卡塞雷斯。从14世纪到16世纪,随着复地运动的结束、大批西班牙绅士的拥入以及美洲大陆的发现,这个封建城市建造了一些大型建筑。 可追溯到阿尔莫哈德人统治时期的中世纪不规则道路网重叠分布在依稀尚存的罗马时代的规则轴线上。伸向广场的狭窄街道不断宽窄变幻。除了这一城防系统外,属于卡塞雷斯第一次城市发展时期的建筑寥寥无几。然而,在第二次城市发展时期建造的大量城防建筑——宫殿、塔楼以及石屋——都保存下来,并随着美洲大陆的开发,不断修建新的宫殿而得到补充。16世纪,卡塞雷斯的文化、艺术得到重要发展,所修建的宫殿受到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并构成了目前该城文物古迹的主体部分。

责任编辑:蒙时辰,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