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卡塞雷斯古城(2)

世界文化遗产——卡塞雷斯古城(2)

卡塞雷斯古城全景图

卡塞雷斯古城全景图

经历了不同民族的统治时期,卡塞雷斯成为具有多种民族风格的要塞。卡塞雷斯城的城墙成为了著名的历史遗迹,12公里长的梯形城墙环绕着城市,上建有许多防卫塔楼,城西有5座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布哈克塔,它守卫着进入市区的大门。城南的雷东德塔呈马蹄形拱状,底为多角形。城东的罗斯波索斯塔,比城墙上的通道高30米。长方形的塔楼,用石块堆砌而成,坚固无比。塔楼楼顶有根据西班牙君主斐南和伊萨伯拉的命令而保存下来的城垛。古城大门有建于13世纪的圣阿纳拱门、18世纪的星门和罗马时代的基督门。卡塞雷斯的城墙是历史上各民族和不同宗教在这里争斗和发展的有力见证。

多种风格融合的遗产之城

卡塞雷斯是在14世纪到16世纪期间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统治的城市;其城防建筑、宫殿以及塔楼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布局。该城市由于受到各种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教艺术、北欧哥特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以及美洲新大陆艺术等不同甚至使相对抗风格的影响而分外独特。在卡塞雷斯城的历史中,摩尔人和基督徒的斗争也反映在建筑领域中。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是罗马式、伊斯兰式、北哥特式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式的融合。

卡塞雷斯城内有各个时代的建筑,1229年,阿丰索九世征服该地。十三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贵族占领此地,并修建了不少宫殿和豪华建筑,从而形成了现在卡塞雷斯老区的雏形。卡尔巴哈尔公馆的塔楼是12世纪的建筑,是贵族公馆中最古老的一座。建于1473年的贝列塔斯公馆则运用了罗马时代和西哥特时代的石圆柱和马蹄拱形门等建筑元素。圣马行奥教堂是清真寺旧址上修建而成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情。圣玛利亚大教堂则体现了从罗马式向哥特式转型期的建筑风格。圣马行奥教堂,建于公元14世纪,教堂为单廊式,半圆拱上有扇形的穹隆。同期建造的圣玛利亚大教堂,是从罗马式向哥特式转型时期的建筑。公元18世纪中叶,耶稣会建造的圣弗兰西斯科哈比埃尔教堂是一座三廊式建筑,有宽大的翼廊,采光窗上部是半球状的穹隆。它的正面有两座用粗石堆砌的、四角呈柱状的塔。古城卡塞雷斯有不少贵族住宅。公元14世纪建造的穆德哈馆,是城里现存的唯一一座托莱多风格的建筑。戈鲁费奈斯·德·阿巴霍宅,是卡塞雷斯古城最美的民间建筑。现在其城市老区依旧保留着阿拉伯城墙,城墙上原先有三十座塔,现存十座。现仍保留的穆斯林时期的大约30座高塔建筑中,布哈科塔是最著名的。这些建筑各自体现了鲜明的风格特色,又有机地互相联系构成了和谐的城市景观。

卡塞雷斯景点

卡塞雷斯景点

责任编辑:蒙时辰,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