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丰富农村公益性文化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甘肃:丰富农村公益性文化推进农家书屋建设

摘要: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左右,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之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会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007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在全国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看报难的问题,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甘肃,截至2012年8月,全省历时8年,投入资金4亿多元,其中中央资金2.7亿元,省级资金6744万元,市县财政投入7000多万元,共建成农家书屋16860个,实现了农家书屋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目标。

据《欠发达地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分赴武威、张掖、平凉等地抽样调研表明,甘肃农家书屋工程,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欢迎,满意度达75.7%,已建农家书屋所配出版物基本符合农民的阅读需求;种植养殖专业户、少儿与老年村民是农村主要阅读人群。喜欢阅读的内容,依次为:农业科技类29.3%,文学艺术类13.4%,生活娱乐类12%,健康保健类11.8%,政策法律类12.6%,政治生活类12.1%,少年儿童类8.8%。可见,农村总体上呈现实用型阅读需求的特征,农民对农业科技类、技能培训类的需求最为迫切;农村阅读存在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课题组所到之处,因为是农忙季节,有的农家书屋没有读者,而有的则有很多农牧民朋友在兴致勃勃地翻阅着各种书籍,有的查阅、有的讨论,有的还用心记录着有关种植、养殖、科普等方面的书籍,有的则在网上查阅着各种信息资料,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亲切地称农家书屋为“金钥匙”“黄金屋”“加油站”“好基地”“充电站”。

农家书屋的意义,正在于此。学习是把信息和经验转化成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的终身过程。换言之,学习就是信息和经验的转化过程。农家书屋建设以书屋为平台,开展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农技专家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得农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依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家书屋的实践告诉我们,公共文化与农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得越好,就越有特色,就越有用。

课题组最大的感受是,好的农家书屋长期坚持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服务功能。一是组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高台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小手拉大手”“读有益书、做文明人”和“好妈妈读书会”等读书活动;民乐县“六进农家”活动;建立三级读书协会分会。二是开展演讲读书征文活动。如平凉开展“我的书屋我的家”演讲赛,激发了农民阅读热情。三是开展“六星级”农家书屋表彰活动。四是开展培训活动,武威共举办管理员培训班20期,培训管理员1561名。五是建立帮扶共建机制。平凉坚持上下联动、综合带动的原则,将书屋工程建设与文化对口帮扶活动相结合,将书屋工程建设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相结合,实行文化单位包村、文化干部定点包户包建和文化干部下村抓落实的建设制度。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