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如何改变中国(2)

创新如何改变中国(2)

传统创新指标的局限

目前,中国每天在创新上的花费大约是50万美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每天接收的专利申请,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数据显示,中国的科技研发仍在快速增长,且各行业的产出都在普遍增长。例如生物材料行业,过去15年的行业产出增长了15倍。中国在大多数行业领域的影响力低于世界水平,但在某些行业,如工程学和数学等,影响力已接近世界水平,在农业领域的影响力更在世界水平之上。

因此,在评价中国的创新优势和劣势时,要采取一个审慎的态度。可以理解的是,中国领导人可能非常郁闷,因为中国的专利数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中国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大幅提升。

创新政策

创新政策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经验,在其他发达国家获得成功的创新政策,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因此,政策制定者除了不断创新创新方法外,别无选择。那些机敏的、能够快速学习的政策制定者,就会是成功的政策制定者。

最近,内塔斯与曼彻斯特创新研究所对创新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虽然对创新政策评估制度实行多年,但因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对创新政策中究竟哪一点有效,知之甚少。

至少,能使政策制定者快速、有效支持创新的政策,应该得以推行。未来创新政策和项目应该基于以下几点:1)更好的数据;2)更有效的实验;3)应该承认判断的重要性。

更好的数据

除了成果产出量和研发支出等传统衡量指标,要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获取及时信息仍然是不可能的。新的分析技术,能让政策制定者获取更为及时的数据,追踪一些“隐形”部门,更合理地衡量初创企业的进步。这些企业的变化通常很快,难以通过传统系统记录。

更有效的实验

许多创新政策能够通过实验得到更好的评估,例如随机控制实验。在这些实验中,他们尝试新的创新政策,并提前预期其成败。从190多个智能城市项目,到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是知识创新的大实验场。

判断的重要性

数据和实验是有用的工具,但是它们的作用有限。内塔斯研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经验。第一,创新系统是复杂的,最好使用定性分析。第二,创新政策最重要的是执行,如何执行往往比执行内容更为重要(作为对比,例如税收政策,超过一定能力之外,政策本身比执行更为重要)。

这意味着,判断创新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复杂的政策干预,最好通过精细化的案例研究评估,而不是通过定量分析。所以,保证利用具有良好判断力的人员和管理得当的机构执行创新政策,有时会比制度设计本身更为重要。

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支持创新的政策方式,以驱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问题,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