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条例》应该明确(2)

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条例》应该明确(2)

现状2 养老金双轨制

事业单位参加社保

事业单位退休金可达三四千元,而企业单位养老金只有一两千元。此前,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养老金并轨”呼声日渐高涨。

对此,《条例》明确,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条例》提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社保,系对《决定》的贯彻实施,再次释放“养老金并轨”即将启动的信号。

但他同时强调,如何解决资金“缺口”,即在职人员此前“欠缴”的养老保险,是“养老金并轨”的难题,“《条例》没有涉及,这方面应该还会出台配套制度”。

现状3 能上不能下

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此前,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一直是事业单位的质疑焦点之一。

对此,《条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同时,《条例》规定了考评、公示等事业单位内部竞聘上岗的程序。

昨日,三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竞聘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实现人员能上能下的一种竞争性选拔方式。但考虑到竞聘上岗只是事业单位的用人方式之一,《条例》仅对需要竞聘上岗的程序做了原则规定。下一步将制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之前一些学校、医院已启动绩效工资改革,“但改革的效果不明显。《条例》提出了‘重点考核工作绩效’,但绩效考核的具体标准,还需要细化规定”。

■ 纵深

事业单位如何参保仍未明确

从1993年发布《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算起,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进行了21年,但一直未有实质进展。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早在2003年提上日程,但直至11年后,《条例》才最终亮相。

关键环节表述模糊

对于耗时11年最终敲定的“终稿”,一直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认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点之一,就是分流、待遇等人事安排问题。“终稿”对于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但对于养老金改革等关键环节,表述仍然模糊。

如“养老金双轨制”,“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年老、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而“终稿”的表述则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事业单位如何参加社保?养老保险到底怎样跟企业并轨?这样的关键环节《条例》应该明确,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汪玉凯表示。

而昨日三部门负责人的答记者问中,也只表示,下一步将制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办法。养老保险到底怎样改革、绩效考核标准如何制订,目前还是待解难题。

“九龙治水”待破局

2008年,国务院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6年来,除广东有所突破,其他地区都未有实质进展。

“为什么改革进展艰难?关键原因在于‘九龙治水’的格局需要破局”,汪玉凯强调,以参加社保为例,医疗保险涉及卫计委;养老保险则涉及人社部,养老金并轨涉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三方面,公务员养老金制度不改革,单独推进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难有收效。“现在急需成立事业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机构,比如联席会议制度。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整体部署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相互之间如何协调,事业单位改革才能真正启动”。

2011年,国务院确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到2015年,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时间表,留给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已然不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