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龙头,锻造福建发展中坚
省能源集团近年来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目前,火电、风电、气电、热电、核电等已逐步替代煤炭,成为集团第一主业。2013年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资产分别同比增长35%、9.38%和22.38%。
能源集团的嬗变,是省属国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例子。
十年间,全省国企最直观的变化是量在减少、质在提升。省属企业数量与2004年的1363家相比减少了23.3%。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457家,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89%,但创造的增加值却占总数的11.8%,上缴税金占29.3%,成为产业发展的龙头。
推动省属企业改革重组,加快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是省委、省政府这些年做的两篇大文章。
2009年,省属企业进行改革重组,成立了五大集团。重组前,省属企业1/3盈利、1/3保本、1/3亏损。重组后,当年就有90%的企业实现盈利,在全省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截至2014年,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达96.45%,其中拟上市和已上市公司33家。省属企业中已实现混合所有制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44%。目前,全省国有控股或国企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有27家,市值约1658亿元。
省国资委副主任傅贤光说,目前,省属企业75%的资产集中在能源、港口、装备制造等领域,大部分企业退出房地产、贸易等非主业领域,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素质大幅提升。十年来,省属企业共投入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近5000亿元,省交通运输集团等3家公司已成为中国企业500强。
铸就链条,发挥牵引带动保障力
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是中国政府最大的援坦项目,中心由省建工集团承建。省建工集团多年耕耘开拓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在建项目共23个,合同金额40多亿元,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
在省政府出台的《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中,省属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石化集团的湄洲湾石化基地;电子信息集团的计算机网络及通信产业和LED产业;汽车集团的奔驰、东南、金龙、新龙马汽车生产基地;船舶集团的海工船和大型汽车滚装船船舶出口基地;厦门钨业打造了硬质合金和能源新材料的深加工产业链,成为全国六大稀土深加工集团之一。
截至2013年底,省属企业以约200亿元原始投资带动央企投资4000多亿元,年创利税84亿元、产值900亿元。
在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民生中,省属企业发挥着中坚保障作用。十年间,省属企业投入地方铁路、港口码头、电力、煤炭、燃气和水务等关系国计民生行业领域的建设资金高达3380亿元。建成铁路1210公里;通车高速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年供水248万吨;燃气年供应量260万吨,建成投产权益电力装机容量520万KW。省交通运输集团所属闽运公交公司购置近千台LNG清洁能源公交车,虽多投入2亿多元,却为市民留住了蓝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