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户存款减少创近年新高 钱都去哪儿了(2)

摘要:央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今年4月,我国住户存款剧减1.23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专家表示,这既与季初时点因素有关,又体现了居民投资选择日趋丰富、银行存款流失压力加大的现实。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宪铎认为,尽管监管层加大了对“日均存贷比”等非时点指标的考核力度,但银行出于粉饰季报、改善考核等因素的需求,一般总会在3月、6月、9月、12月等季末月份“冲时点”,以高息揽储等方式突击拉一批存款,导致季末月份存款暴增。等到了4月、7月、10月、1月等季初月份,这些“非正常存款”大量流失,存款余额自然大幅回落。

除此之外,银行理财资金频繁出表入表,也成为影响住户存款余额的重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非保本的银行理财不算存款,许多银行为实现“冲时点”的目的,有意把许多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为季末那一天到期,从而在季末的关键时点获得活期存款。等到了季初月份,这些由理财资金转化的活期存款再次出表,变成银行理财产品,从而致使住户存款大幅下降。钱还在银行内部,只是由表内变成了表外。

2

另外一种资金流向不容忽视,且最令银行不安。自去年6月份“余额宝”横空出世以来,大量的居民存款被以“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及其背后的货币基金所吸引。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末,我国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仅为3042亿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投资品类”。在互联网金融的带动下,至2013年三季度末,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上升到4802亿元,其中仅“余额宝”就贡献了557亿元;至2014年3月末,我国货币基金规模已同比暴增近万亿,达到1.44万亿元,其中仅“余额宝”的规模就超过4000亿元。

互联网金融来袭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

专家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以及其他民间投资理财渠道的增加,民众的选择日趋多元化,银行存款对居民的吸引力已大大降低。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