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

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

任何一个民族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存在,必然在其共同体成员之间有某些共同认可并追求的文化内容、生活理想、价值追求与道德要求,这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生存支柱,对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民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此过程中,传统家风家教文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风家教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生成

家风家教所具有的原始性、深入性、终生性等特点,能够使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孕育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家风家教是以家长为主导、以家庭为载体、以日常家庭生活为形式代代相沿的一种教化与传习,它伴随人的一生。家庭是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环境,每个人一出生就处于某种特定的道德和文化教育之中,处于特定的家风家教之中。早期教育对个人的个性习惯、道德价值和思维心理模式的形成完善起到奠基性作用。家风家教渗透于日常家庭生活之中,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进行,是对个人最深刻的教育,因此,它的教化效果细致而深入,有针对性且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深刻影响个人道德品行与价值理想的形成。家风家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教化过程,通过重复教育、长期强化,使爱国诚信、勤俭自强、仁爱和睦这些民族精神进入个人成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形成个人的行为规范。家风家教代代相传的长期性,使得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持续强化,取得最好的教化效果。

家风家教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中,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尤为突出。古代中国社会具有以血缘家族为基础、以个体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特征。这种“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使得家风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源、互为表里,从而使家风家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特别突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鲁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诫子的《母训》;至汉唐,产生了众多的家诫、家训和诗辞训赋;及至明清,家信、家训、家书更是层出不穷。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实际践行和思想总结,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洋洋大观的家风家教文化。家风家教成为将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每个成员个人认同的渠道与媒介。家风家教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