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 (2)

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 (2)

传统家风家教文化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内涵

一个民族的精神是该民族文化中所体现的主体性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社会文化、行为方式、思维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与民族精神同本同源、一脉相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以家庭为细胞的代代传承中得到弘扬与升华。

爱国主义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核心主题。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发展进程中饱受磨难、历尽沧桑,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的“民族之魂”,具有自强不息、抵御外侮的不屈力量。基于“家国天下”的文化根源,中国传统家风家教极为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传统家风家教往往都会训导子弟要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岳飞从军抗金之前,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诸如此类的爱国教育故事不一而足、千古流传。传统家风家教训导子女景慕爱国之士,“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对爱国与否体现出了明确的价值判断与强烈的好恶情感。爱国主义是传统家风家教的核心主题,在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家风家教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以和为贵、仁爱亲邻是传统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厚德载物、以和为贵、仁爱亲邻的民族,这种民族精神在传统家风家教中得到显著体现。中国传统天道观崇尚“和合”思想,并衍生出“致中和”的人道观及“以和为贵”的根本价值观。传统家风家教认为“家和福自生”“家和万事兴”,教育子弟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时要“以和为贵”“和睦为先”。因而,传统家风家教“以和为贵”的思想,不但形成了夫妇相敬、尊老扶幼、睦邻友好的传统家庭美德,而且促成了中华民族和睦万邦、诚信和睦、天下大同的民族胸怀。

自强不息、立志勤学是传统家风家教提倡的人格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传统家风家教认为,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可以体现为树立远大志向并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立志勤学成为传统家风家教所提倡的人格精神。传统家风家教劝导子弟立志勤学、锤炼意志,成贤能之材,家风家教典籍中弘志勉学的文字比比皆是。家喻户晓的《颜氏家训》指出,“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不二诀窍就是“勤学”。传统家风家教在弘扬中华民族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陶铸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理想人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