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立场和态度,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别是儒家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海内外华人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激发凝聚起伟大的中国精神,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贡献。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无论思想共识形成、精神力量汇聚,还是社会风尚引领、文化繁荣发展,都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合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一论断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它充分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和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正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承继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在近代以来的磨难曲折和卓绝抗争中,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从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正在一步步接近实现梦想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