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到底开啥会,占了三公经费的一半?(5)

【案例】到底开啥会,占了三公经费的一半?(5)

去年下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除了明确要求严控会议费,将会议费纳入预算外,对会议费的公开其实已有要求:“各单位应当将非涉密会议的名称、主要内容、参会人数、经费开支等情况在单位内部公示,具备条件的应向社会公开。”

公开的方向虽已经提出,但仍失之笼统。广州这些会议,不可能全都“涉密”,多数应是要公开的,但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必须公开,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而且,除了部分被“混”入的其他费用,现实中也不排除有些部门确实会议太多、标准太高、花费太多,要压缩这些看似“正常”的会议支出,也需要更明晰的标准。如专家所言,从会议费的含义、口径,到会议的人均标准等,都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

当然,最治本的办法还是要尽早修改完善预算法,将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纳入监控。强化法律约束,公众才不会追在“三公”、“四公”后面疲于奔命。

【启示与思考】

从广州市公开的部门级辖区2014年会议费预算看,这么多会议费,都要花在哪里?而且,根据会议费预算均摊下来看,部分部门和辖区的会议花费,已经超过国家二三类会议规模,明显不合情理,需要做进一步解释。由于此次公开的会议费预算只有数据,缺乏足够的明细资料,必然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各种猫腻、水分掺杂其中。“三公”经费受到严格控制,就将部分费用变换名头,塞入会议费里,此种情况以前也有过。因为会议费涵盖内容广泛,标准不一,弹性也大,审核也没那么严,容易夹带进去。如此一来,在“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之时,会议费的降幅却没有那么大,部分部门甚至逆势增长,就形成了跷跷板效应,大量不合理费用都以会议费来化解了。广州市的会议费已经达到“三公”经费的一半左右,亦说明会议费的膨胀程度,需要对其加以高度警惕,避免其成长为“第四公”。

广州带头晒“第四公”,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没有搞清楚一点,晒的目的是什么,晒的对象又是谁。晒会议经费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加强群众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于公款使用的制约,避免公款私用,借开会之名行享乐之实。晒的对象又是谁,当然是最广大的老百姓,要让老百姓读得懂。

诸如此类一箩筐不加区别的晒会议经费,更像是为了应付老百姓,像是把晒作为一项难以承受之重的工作任务。如此为了晒而晒的行为,不仅让老百姓一头雾水,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更有可能让本不存在公款私用的会议费越抹越黑。

为了解决会议费过多的问题,就必须要从减少会议数量、削减会议开支入手。而简化会议,就需要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要克服以开会代替开展工作,认为会开的多,就是工作开展的好的认识误区。首先,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会议既有金钱成本,也有时间成本。过多的会议不仅耽误了时间,也耗费了不必要的金钱。

其次,要优化会议流程,缩减会议成本。会议的目的是为了集群智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会议流程进行优化。领导干部要事先策划好会议,不能事无巨细的都在会上全部提出来,而应当有所侧重,抓住重点问题,以点带面即可。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