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化的新先锋
全球化在中国已经向空气一样自然了,中国与全球化的亲密程度可能超过了它最初的倡导者。冷战结束之后,克林顿政府为了发挥美国在贸易、金融、技术领域的优越性,夯实美国霸权的物质基础,将全球化视为推进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关键一环。当然,与全球化高歌猛进并行的是,反全球化的声音也愈演愈烈。而在中国,全球化却获得了天然的合法性,无论政府还是学界,罕有反全球化的声音。
全球化从1997年开始进入中共十五大报告之中,此后,全球化就在政治话语中获得了合法性。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也从被动到主动,从机遇和挑战的二分法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现在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构建中国的全球化体系,包括话语、观念、权力与利益等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韬晦外交使中国获得了空前的经济成就,当然也被外界视为搭上了全球化的便车。无可否认,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就像搭乘出租车一样,在副驾驶上可以不用关注红绿灯,也不用寻找路线图。而现在中国显然或被动或主动地握住了方向盘,要获得乘客的满意必须要获得信任,否则,可能会空车行驶。
中国现在处于近代以来鲜有的强势地位,但是又是安全感非常稀缺的时期,除了中美关系最近一两年的变化之外,还有国人大国地位、大国雄心以及大国尊严的觉醒,越来越难以容忍被“欺负”。但是破解这种不安全的困境并不能依靠战争或者武力胁迫,而是需要一套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弥补信任赤字。
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当然是中国权力向外投射的结果,中国的权力来源于全球化,中国成功以“贸易国家”的战略实现了国家的崛起。因此,经济是中国全球化方略的核心所在,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着中国全球化的战略目标。中国市场、中国资本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正在浮出水面。二战结束之后,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夯实与苏联对峙的前沿阵地,西欧、日本也借此迅速实现了经济复苏,当然也成为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随着中国从资本匮乏国家向资本富余国家的转变,对外援助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对外援助并不是“支票外交”,需要更合理和缜密的制度设计。
中国的全球化蓝图
美国自接手TPP之后,便力图将这一高级别自由贸易区打造为新一轮全球自由贸易的典范,同时将之视为挤压中国的战略工具。作为反制措施,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全面伙伴关系(RCEP)。另外,在此前举办的APEC的贸易部长会议上,中国提出建立亚太自贸区(FTAAP),这一倡议为TPP和RCEP提供了一个合集。尽管美国方面对此非常不高兴,但中国的贸易影响力让很多国家不得不顾忌中国的感受和利益。市场本身就具有稀缺性,中国需求的消长也带来了世界经济的中国周期。因此,未来中国可以此为杠杆构建中国为核心的贸易体系。
比RCEP或者FTAAP更具有冲击力的是中国提出的两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两大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从而形成了一个面向亚洲的开放经济体系。这一举措的要害之处在于,身处边缘地带的中国向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延伸。一百年前的麦金德就预料到,“中国将与美国和英国并驾齐驱,为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建设一种‘既非纯粹东方的,也不是全盘西化’的新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把亚洲的能源、资金、技术、人口整合到一起,从而真正实现与美国经济的“脱钩”。当然这一开放大战略需要艰苦卓绝的外交努力,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需要实现交通的互联互通,这需要获得俄罗斯的支持与认可。最近中俄发布的联合声明确认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并存的可能性,事实上,俄罗斯也默认了中国的这一战略构想。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欧亚联盟,但没有俄罗斯的合作,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难以推进。
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中国,签署了30多份合同,其中包括中俄天然气合同,普京认为此举会形成中俄战略性能源同盟。中俄都在努力提高双面贸易水平,此举能让中俄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经济层面的支撑。另外,两国对美元霸权也多有不满,尤其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期间遭到美国轻度的金融制裁让普京感到了痛。有俄罗斯高官希望借助中国的支付系统以规避美国制裁,但中国金融体系远没有到可以为俄罗斯提供替代性选择的水平。
另外,中国最近将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到了操作日程,另外还有金砖国家银行、中非共同成长基金、中俄投资基金等等,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获得了更多的支撑点。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正悄然兴起。
与经济合作相并行的是安全合作,借助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峰会这一泛亚洲安全合作平台,习近平阐释了亚洲安全观,并提出,“亚洲的事情,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办。亚洲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处理。亚洲的安全,归根结底要靠亚洲人民来维护。亚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过加强合作,来实现亚洲和平稳定。”亚信峰会是一个没有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参加的多边安全框架,是在美国的霸权体系之下开辟的一块自主区域安全,亚洲版的“门罗主义”就此产生。在亚信峰会的演讲中,习近平24次提到发展,尤其强调发展是最大的安全,同时提出可持续安全,这也是中国倡导的安全观的特色所在。
以地缘经济推动地缘政治整合,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一大特色。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提出了诸多全球化的新观念和新想法,接下来就是如何调试这些想法,并使之从纸面落到实处。中国是全球化的拥抱者,现在需要完成追随者到开拓者的转变。当然,前路未知,风险相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