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发展科技生产力

中国需要进一步解放发展科技生产力

观点提要

一个国家强不强,有很多评价指标,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最核心的一项。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没有国家甘愿把核心技术转手让人,倘若在自主创新上突破不了,超越将永远是天方夜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要实现转型升级、长远发展所必须完成的关键性、基础性任务。

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前,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产业转型、新技术突破方面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定性阶段,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紧要关头,不进则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升级、长远发展所必须完成的关键性、基础性任务。

一个国家强不强,有很多评价指标,科技创新能力无疑是最核心的一项。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经济总量曾长期雄踞世界第一,到1820年还占到世界的1/3。但就是这样一个“天朝上国”,却被洋人几尊大炮、几艘兵舰轰开了国门,陷入瓜剖豆分、铁蹄践踏的苦难深渊。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我们硬是勒紧裤腰带构筑起国家工业体系,搞出了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让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小瞧。历史对照让人感怀,更令人深思。一个国家只有科技实力上去了,创新能力上去了,才能牢牢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在任何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关键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靠科技创新来支撑科学发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应该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一条共识、一项原则。需要看到,从起步阶段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我们的后发优势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要谋求更大发展,必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更何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没有国家甘愿把核心技术转手让人,倘若在自主创新上突破不了,超越将永远是天方夜谭。突破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提升关键技术自给率,仍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主创新从哪里来?核心技术靠谁来搞?人才是关键因素。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就要有“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界和作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不断改革人才管理体制,近些年来更是通过“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5万人,其中仅2013年回国的就达35.4万人,是本世纪初的近30倍,过去那种“出去多回来少”的人才逆差正得到扭转。但也要看到,与世界先进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我国的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和素质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流失和匮乏还比较严重。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研究修改“绿卡”审批管理办法,降低“绿卡”门槛,加大吸引海外人才的力度,这对于做好人才留置工作意义重大。“人才战争”硝烟渐起,我们不能迟疑、不能延宕,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干得好、留得住。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这是我们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思考问题的必然选择。今天,中国气象与世界风云互相激荡,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站在科技创新的潮头。打造更多中国品牌,实现更多中国创造,需要更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更需要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不少,不仅要大胆革除那些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要创造条件营造起科技创新的人才、政策、制度等环境,让一切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惟有如此,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才会走得更加坚实而有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