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陵分布于以首尔为中心的4公里之外、40公里之内的汉江南北两侧。朝鲜王陵是指从朝鲜建国(1392年)至灭亡(1910年)期间内27名国王和王后,以及去世后追尊为王和王后者的陵寝。在韩国历代王陵中保存状态最为良好。一个王朝的陵墓能够保存如此完整,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200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朝鲜王陵大多采取同兆域分布的形式
与凡人隔离的皇家兆域
朝鲜王陵是在“逝者安息,生者缅怀逝者”的圣地理念下建造而成。王陵大致分为陵寝(圣地)、祭享(圣地和凡世相见的空间)和入口(凡世)三个空间。墓地选择的是具有背山临水地形的非山非野的风水宝地,利用周围的山和地形地貌等把周边其他设施与陵墓隔离,陵墓的神圣空间感更加突出。陵区属于神圣领域,因此借用山或其他地形与周边其他设施隔离。朝鲜时代(1392年-1910年)共建造了119座朝鲜王室陵寝,并根据埋葬者的身份把陵园分为陵、园、庙。其中有40座是王和王妃的陵(其中两座在北韩)。这些王和王妃陵寝有的单独存在,也有集群分布,其中最早的建成于1408年,最晚的建成于1966年。
朝鲜李朝的王陵由于第一次王子之乱中朝鲜王室一度迁都松京(今开城)的缘故,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城市境内有太祖神懿王后的齐陵和定宗的厚陵。此外,废王端宗被安葬在其流放地——江原道宁越郡的庄陵。在朝鲜东北部的咸镜南道境内还分布着李朝四世远祖的陵墓,即穆祖李安社的德陵和孝恭王后李氏的安陵;翼祖李行里的智陵和贞淑王后的淑陵;度祖李椿的义陵和敬顺王后朴氏的纯陵;桓祖李子春的定陵和懿惠王后崔氏的和陵。
朝鲜王陵大多采取同兆域分布的形式(兆域一词出自《周礼·春官·冢人》,意为墓地及四周的区域),如京畿道九里市仁仓洞的东九陵(健元陵、显陵、穆陵、徽陵、崇陵、惠陵、元陵、绥陵、景陵),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龙头洞的西五陵(敬陵、昌陵、明陵、翼陵、弘陵),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元堂洞的西三陵(孝陵、睿陵、禧陵),京畿道坡州市条里邑的坡州三陵(恭陵、顺陵、永陵),京畿道南杨州市的洪裕陵(洪陵、洪陵),京畿道华城市的隆健陵(隆陵、健陵),首尔市的献仁陵(献陵、仁陵)、宣靖陵(宣陵、靖陵)、英宁陵(英陵、宁陵)、泰康陵(泰陵、康陵)等等。
国王生母及夭折王子的墓地(园)通常也设在王陵墓葬区之内,比如世祖光陵兆域内设有徽庆园(纯组生母绥嫔)和肃宗宁嫔墓;西五陵内设有顺昌园(明宗顺怀世子墓)、绥庆园(思悼世子生母映嫔墓)和大嫔墓;洪陵兆域内设有永徽园(高宗之子义亲王李堈生母严贵妃之墓)和崇仁园(懿愍皇太子李垠及其长子李晋之墓)。
朝鲜王陵是在“逝者安息,生者缅怀逝者”的圣地理念下建造而成。
严格遵守中国古制的王陵
朝鲜王陵和王妃陵的形制严格遵守中国古代的《周礼》、《礼记》等典籍,并以李朝第一代国王李成桂的健元陵为蓝本,通常由神道、红箭门、丁字阁、焚帛炉、神道碑、山神石、石像生、魂游石、长明灯、墓冢、宝顶组成。依据功能划分,则可分为神道、祭拜区、陵寝区三大部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