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利益触动敏感神经
省级干部住宅面积超标,这个问题在中共吉林省委6月8日公布的整改报告里被明确地提了出来。
吉林方面的整治办法是“房改收费”:对规定面积以内的部分,按长春市房改政策执行;对超出面积的部分,按省直机关公房出售超面积实行的房改市场价计价。并且,省级干部住房今后将严格执行国家将出台的省部级干部有关待遇的规定。
6月6日,山西省委也在报告中表态,将按照中央的意见和要求,腾退丽华苑小区省级干部住房。
这是一项迟到9年的腾退行动。山西新闻网2005年已披露,建该小区是为了“解决省直单位无房和住房困难职工的住房问题”,有关部门当年即表态在清理小区的超标住房。
而在已结束的2014年第一轮巡视期间,中国青年报5月报道的河南省一别墅区,也存在使用廉租房用地建设省直机关小区的情况。
沈岿认为,反腐的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对于过去的腐败问题,通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一定要追究,二是为了今后着眼,从现在开始预防腐败。
“过去发生的一些违法情况,比如吉林省将超过的面积收费,该交的会员卡上交,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进行了赦免,是‘既往不咎’。”沈岿表示,如果只停留在此而没有未来的制度性方案,可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
指向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利益,触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
记者注意到,吉林省公布的整改报告显示,3名副省级领导违规担任金融机构董事长,另有多名退休厅级干部担任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享受双重待遇。这些问题后被媒体批评。
目前公布的省份和单位中,商务部是最新发布整改通报的。这个与钱打交道密切的单位,被中央巡视组指出内贸资金一般采用“撒胡椒粉”方式平均分配;部分资金拨付后一直闲置;存在重复申领、虚报冒领等问题。
商务部采取了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和分配方式、扩大地方自主权、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系列措施,“配合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加强对项目资金审批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全程防控廉政风险,杜绝以权谋私。”
竹立家认为,这个问题至少提醒着,第一,重大工程和事项必须要通过各级人大来审查;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重大的决策要进行民主集中制,不能一把手说了算。
他强调,依靠公众和舆论的参与决策,可以减少失误。
不过,经济利益同样成为舆论监督力量本身的高压线。作为官方媒体,新华通讯社在本轮巡视中被发现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问题。整改办法是:上海分社终止与交通银行合作协议,并退回交通银行尚未执行合同金额350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