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同时以七国文字对外发行,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各种解读众说纷纭,高度评价鼎力支持者有之,极力反对肆意诋毁者有之,深感疑惑褒贬间杂者有之。
为什么“白皮书”的出台会引发如此强烈甚至过激的反应?为什么方方面面的解读呈现两极的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这可能与长期以来一些人对于“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和认识有关。所以,在基本原则方面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辩驳和澄清,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白皮书”的出台,绝非如某些人所言,仅仅是针对当下的香港政改问题或者特定的某些现象、某些事件、某些势力、某些个人,而是主要着眼于“一国两制”建设和发展的大局,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大局。换言之,如果说“白皮书”仅仅是服务于当下的“应急”之作,那就太低估其巨大而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了。
一、 对“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之辩证统一关系
“白皮书”的出台,绝非如某些人所言的,是一个“推倒再来的全新的对港政策建构”,是对以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重大改变、重大扬弃甚至是全面否定。如此这样讲,不是政治上的幼稚,就是别有用心。只要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研读过“白皮书”的人,都不会得出这样的荒谬结论。“白皮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均非第一次出现,其核心要素、精神实质、具体原则,我们都可以在宪法、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基本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香港问题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文件中追本溯源,都可以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香港问题的文件、讲话等的政策宣示中,寻找到相关历史支撑点。也就是说,“白皮书”就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而言,就其核心要素、精神实质、具体原则而言,与以往中央长期实行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的、一以贯之的,是对以往中央长期实行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全面传承。如果再从根上说,就是“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话——“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五十年后也不变”!当然,“不变”不是绝对的“不变”,绝对的“不变”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不符合辩证法精神的。毕竟,“一国两制”事业作为一项前所未有“国家统一”和“国家治理”的伟大创举、伟大试验,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而不断深化、丰富和发展的。
所以,“白皮书”对于以往中央长期实行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地简单照搬,而是有重大的创新和发展。首先,政府“白皮书”的这种政策宣示形式是“新”的。其二,“白皮书”对于中央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有一些与时倶进的新理解和新认识、新总结和新概括、新观点和新表述等,包括“白皮书”对于以往一些法律文件之原则性条款的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和可操作化,包括对于以往一些单一主题和相对分散、零星的政策宣示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化,包括对于以往一些思想认识处于模糊状态而发展到目前实践经验已经给予充分支撑和论证之基本结论的全面提升和条理化,包括对于香港回归17年来“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如何有效化解之有针对性的正面解答,等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