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统道德与当今世界

北京:传统道德与当今世界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比重要。文化就像大海,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抓什么?最重要的,是先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社会道德严重缺失。

伦理道德是中华文化最精粹的部分。我们所建构弘扬的伦理道德不能离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能在屋子里想出来,否则那是人造花,活不了,也不能掐来他国的花插到我们的土地上,它只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萌生。

有钱只是富,有文化才能贵

当前为什么“文化”热起来?

首先是人民文化生活的急需,包括城乡,尤其是农村。尽管当前整个社会道德严重缺失,可是人们心中还是向往着那种仁、义、礼、智、信的生活。人们慢慢明白了,光有钱只是富,富而不贵,有了文化才高贵。远的像梅兰芳到俄国和欧洲去演出《霸王别姬》,引起轰动,了解这一情形的俄罗斯老人至今谈起那段历史仍然津津有味。近的,如大家知道的华裔哲学家杜维明先生,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舍弃了哈佛大学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受到人们的尊重。这都属于“贵”。

其次是人民内心生活的急需。例如我们平日生活里感受到的代沟问题,过去只归结于时代的改变和年龄的差距,其实它还是文化之沟、追求之沟。此外还有一个海沟,即海峡两岸间的文化差异。这道沟不像余光中所说,窄窄的、浅浅的,这个沟很深。再有一个国沟,国和国之间的文化之沟。要和谐,要和平,靠什么?事实证明靠精确制导导弹获得不了和平,多少钱都买不到平等。代沟、海沟和国沟都要靠文化来填平。是不是整个世界都要继续沿着西方理念向前走?事实证明,他们自己也已走不通。作为中国人,不会歧路亡羊,痛哭而返,在物欲和道德的岔路口,我们能找到一条路。因为我们有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我们把精神境界视为最高贵的追求。

近年来“尼山论坛”连续举办,主题分别是“跨越国度,不同信仰,共同伦理”、“信仰伦理”、“不同信仰下的共同伦理”,三届的题目有延续性,一个比一个明确,一次比一次深入。对能不能构建起全人类的共同伦理,西方学术界和国内都有激烈的争论,但是反对者也不否认:尽管信仰不同,但在伦理上,大家有共同点,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维护社会平衡最重要的东西,各个民族自古就认识到了。中国理所应当地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发言权,力争成为世界思想界热议的领头羊。

时机到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