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可治标,“安心”方治本
治理“走读”,就是要治理干部作风。陕西《意见》无异于治乱去疴的一剂猛药,刮骨疗毒的一记重拳,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然而,但凡相关举措都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第一,要系统推进,有配套措施。《意见》要求,政府做出计划安排,统一解决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周转房建设,保证安家居住用房;组织部门帮助协调安家困难,妥善安排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新工作地工作和就学。第二,要分类对治,防止“一刀切”。既要有硬杠杠,原则面前人人平等,又要区别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法理情相统一,既讲规矩和原则,又符合实际,有人情味。基于此,《意见》对现职干部、新提拔干部及交流干部分别作出了针对性的规定。第三,要厘清成法,做无缝衔接。根据中办2006年《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交流干部的配偶、子女是否随调随迁,尊重本人意愿。因此,配偶随调随迁等问题应注意做好对既有法律法规的梳理与衔接。
关键是要看到,“安家”毕竟是治标之策。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让领导干部“安心”,根本的办法还是要靠制度。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走读”干部治理纳入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例如,让那些深耕地方、根系群众的干部受尊重、受重用;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又如,完善现行公车管理制度、财经制度和报销制度,让违规的“走读”“不好走”;完善群众批评和投诉渠道,严格问责制度,完善行政诉讼制度,健全人大质询制度,让“走神”的干部“走不远”。再如,完善政府经费使用情况和领导人员公务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财产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