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坐标”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3)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坐标”重构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3)

三、道路认同:重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

道路选择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是决定社会发展各个层面的最根本问题。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探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许多仁人志士和英雄儿女,为寻求一条能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下求索,英勇奋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走了许多弯路。历史反复表明,英美国家现代化道路,在中国不能走;闭关自守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苏联模式道路,在中国不管用;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不合适。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光明坦途,才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唯一正确道路。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在当代中国重构政治认同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和原则的照搬,也不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简单复归,更不是对别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模仿,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进行的独立自主的创造,是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体现时代特色、既体现社会主义共性又凸显中国特色个性的创新型道路。这条道路,在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强调必须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解决最紧要最现实的任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现实任务,把不断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坚持这条道路的主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和全面发展,实现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经济建设又不是孤立的,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中国。只有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其他各个方面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了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既有效确保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方向,又不断增强了这条道路的内在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现实任务和远大目标的有机统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变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人为主体,以实现人的解放、促进人的发展为己任,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个“联合体”作为远大理想和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和根本目标,又必须首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文化财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缩小以至消除社会差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在现实任务和远大目标有机统一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立足于中国实际,又坚持面向世界文明,实现了从中国国情出发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逐步形成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开辟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独立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世界,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经验,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与时代潮流相随和世界文明相伴中不断走向成熟,引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谛,这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以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为前提与起点的。这种恢复和确立,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创新特色,这就是将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有机融为一体,创造性地校正了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文章这一根本方向。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实指向,是改变在经典著作中寻找社会主义答案、把“本本”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的倾向,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并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的体现。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解决的最关键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谛。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充满活力,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懈探索中,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设计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雄心壮志。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在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小康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与目标。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深入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明确判断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谋划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三步走”战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谛揭示得更加清晰和更加具有前瞻性。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谛的自信,并使广大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真谛,是在我国现阶段增进政治认同的最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