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特大城市的烦恼需先化解未富先老问题

解决特大城市的烦恼需先化解未富先老问题

世界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在经历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都市,就需要考虑到这一人口结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人口老龄化,提出了建设关爱老龄化城市和社区的全球公共卫生战略,把图示的各大要素列为健康老龄化的基本框架。

城市化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和发展机遇,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更多体现为城市或城市群之间的竞争,而要在竞争中取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把握。有鉴于此,由上海海外联谊会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2014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把主题聚焦于大都市、人口与未来发展,诸多国内外城市课题研究专家奉献了他们的思想成果。本刊发表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的核心观点,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城市的关注。

——编者

主办者的话

人口问题是战略性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实际上,上海目前亟待解决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发展动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都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密切相关。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人口问题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率先探索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研究科学管控人口规模、合理控制人口总量、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有序流动,逐步形成与上海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结构。因此,本次研讨的主题,既具有服务当前的现实意义,更具有关系长远的战略意义。

沙海林(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国际大都市、人口与未来发展”,选择这一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上海处于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同时,上海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老龄化的创新和社会保障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吸引人才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人口空间布局问题,从而为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吴启迪(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会长)

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已经越来越表现为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的竞争,以特大城市为主的城市群的发展程度,不仅体现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更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当今世界,是一个正在城市化的世界,目前,全世界已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发达国家有80%的人在城市生活,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将有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而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会更高,21世纪因此被许多专家称为城市世纪。

今年3月发布的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明确提出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借此机会,我就特大城市人口与未来发展问题谈四点看法,供各位参考。

第一,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包容的特大城市。我们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包容性城市。

第二,努力推进特大城市的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更加宜居的特大城市。

第三,努力发展一批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四,进一步对外开放,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国际性人才在特大城市的集聚。

陈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

化解未富先老

在任何国家,人口老龄化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随着收入增长必然发生的现象,但是中国的特殊挑战在于,它不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等比例地老龄化,而是在收入较低的水平上进入老龄化的阶段,所以会遇到比其他国家更复杂的问题。

今年各省陆续开始实施单独二胎。这个政策的实施,是希望把总的生育率提高到1.6。较长时间处于低生育水平就会改变年龄结构,劳动年龄人口较快增长,但是到一定的点上就开始停滞下来,老龄化加快,接着就是负增长。中国已经在经历这个过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即将到达峰值并在此后开始下降,因此中国已出现比较明显的“未富先老”。从联合国的数据看,2010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是8.9%,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只有5.3%。

从长期趋势看,人口的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改变不了中国先老的特征,但是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未富的特征,我们必须要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在未来能够如期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假设到2020年,我们能够接近或达到人均GDP1.2万美元,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话,那么中国的年龄结构和发达国家相比,参照系就变了,我们在年龄上就还有优势。但前提是必须要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必须保持发展。

如何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这还是要从提高生产要素去提升增长能力,就是李克强总理讲的改革红利的概念。通过改革产生红利的领域有:

第一,生育政策还有调整的空间。计划生育国策不等于独生子女政策,今后还可以继续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

第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把农民工变成市民。这样劳动力供给的潜力就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加快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要从要素投入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生产率的贡献必须占到80%。

总之,如果我们有一个合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改革,有一定的改革促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力资本,加上适度的生育政策的调整,就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率的提高,解决中国未富的问题,从而化解先老的问题。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建设“老年人友好型城市”

老龄化问题是一个挑战,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是我们社会没有能够及时地进行变化来适应这样的人口结构。

解决老龄化问题,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从经济着手。但经济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譬如老年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希望人到一定年纪之后身体机能仍然可以正常运作,让他们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个城市中,如果老人有好的健康状况,那么他们就可以继续带来经济方面的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为此推出的一个行动项目,叫“老年人友好型城市”,首选了30个城市,要求在户外环境、建筑、交通、无障碍化以及参加社区活动等方面都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入选城市之一的纽约市的做法是,先通过访谈了解对老年人来说什么是友好的做法,譬如很多老人提出座位不够、厕所不够。纽约在问卷中提到了更多的问题,如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帮我们建设老年人友好城市?现在可以在纽约看到,如果某家商店挂牌标示已参加老年友好城市项目,老年人就可以(不必购物)使用这家商店里的厕所。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做法,一方面大大增加了可供老年人使用的厕所,另一方面,进入商店的老年人就成了这些商店的潜在客户。另外纽约有27个区域被改造设计成为步行区,更适宜老年人的行走,对于当地的老百姓也是更加宜居更加方便的社区。

有人认为有这么多老人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是换一种想法,他们也可以成为很大的人力资源并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面对老龄化社会,企业的战略也要作相应调整,成为老年人友好型企业,我觉得如果忽视老年人,忽视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这些企业就会失去很多商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