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价值观混乱与价值观迷茫,价值观疲劳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呼唤与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总算确定了。整个中国社会,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都很珍惜、很重视也很期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今日中国社会主旋律中的主旋律。
面对价值观混乱:如何包容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不等于就在社会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的并不是价值观空地,而是各种价值观犬牙交错的势力范围;它并不是在填补价值观空白,而要在既有的价值观领地中见缝插针、开疆拓土。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续,我们不仅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物质成果,同样也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精神成果;今日中国又是一个处于大开放、大变革、大转型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变化自然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在今日中国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像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你未退场我已登台: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革命的改良的、宗教的世俗的、进步的落后的、大公无私奉献的损人利己自私的……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舞台与市场,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追随者与传播者。
有人说价值观多样,这是一件好事情,证明这个社会有活力能包容。其实不然,价值观混乱不能简单等同于价值观多样。这就好比我们把热水与冰块混合变成温水后喝起来很舒服,但是设想把冰块与热水同时倒进嘴里面,那将会是种什么样的状况?事实上这些价值观之间时时刻刻存在着竞争乃至斗争,甚至有些时候还是很激烈的。当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可能引发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波动。
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能满足于仅仅作为又一种价值观加入到既有价值观的大纷争中,而是通过发挥包容引领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形成一种新的价值观格局。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今日中国社会立足的前提,又是其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
只是这种包容引领不能靠一厢情愿的希望,也不能靠行政命令的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更好”的价值观,但这种“更好”要用其自身的科学性来证明。比如,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而科学先进,因为立足中国道路而舍我其谁,因为承接中华文化血脉而源远流长,因为顺应时代潮流而与时俱进,等等。我们为什么能这样讲,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是什么,理论支持又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提炼工作固然已经完成,理论阐释工作才刚刚开始甚至尚未破题。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在何处,为何科学,将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